[发明专利]中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0186.6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卫光明;郑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铭居冷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84;C10J3/66;C10J3/34;C10J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吸式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气装置,具体说是一种中吸式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我国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产品 一般亦称:生物质气化炉、秸杆气化炉等,在秸秆气化炉当中,分直燃式(半气化)和 导气式两种,其中导气式秸秆气化炉中又分“上吸式”、“下吸式”和流化床秸秆气化炉。 由于流化床秸秆气化炉的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上吸式秸秆气化炉产气量小,只能满 足单户家庭使用,所以得不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一般都采用下吸式秸秆气化炉,下吸式秸秆气化炉主要有以下缺点:1、 每烧一炉料,要清一炉灰,下次使用再重新点火,持续产气时间短,操作繁琐、工作效 率低;2、因使用外置焦油过滤装置,而形成的过滤介质和大量的焦油对周边环境造成 了极大的二次污染;3、由于使用敞开式排灰,每次排灰时无法控制有大量的灰尘排出; 对产生的焦油和污水也只能是临时存放,还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4、产品规格单一, 只适应农村以村为单位的供气使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中吸式 生物质气化炉,该生物质气化炉边加料、边除灰、边产气,一次点火随开随用,可以不 受时间限制的持续稳定产气,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吸式生物质气化炉,包括 炉体、压料装置、除灰装置和设置在炉体下方的湿式除灰装置,炉体内腔从上至下依次 为储料室、焦油过滤室、气化室,在储料室的顶部设有与外接送料装置相通的投料口, 储料室与炉体内壁之间设有与焦油过滤室相通的气体通道,压料装置设置在焦油过滤室 内并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炉体外的第一驱动装置相连,除灰装置设置在气化室内并通过第 二传动轴与炉体外的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气化室通过除灰装置与湿式除灰装置相 通,在炉体下部设有鼓风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先用少量易燃物料点火置于炉内,再将生物质燃料通过送料 装置送入炉体内的储料室,开启第一驱动装置,然后带动第一传动轴从而带动压料装置 工作,燃料经压料装置挤压后,能保持气化室内的燃料密实,继续送料达到送料装置的 端口,然后停止送料,开启鼓风装置,再开启气体输送装置,炉体产生的气体被气体输 送装置的吸引力牵引通过气体通道和输气管道进入气体冷却装置,在通过输气管道进入 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气体通过输气管道穿过气体输送装置到达安全液封,再经过输 气管道输出利用。
本发明中,在炉内设有压料装置,对生物质燃料进行层面式挤压,在压料的同时不 影响气化室内燃烧结构;在炉内设有除灰装置,采用刮板式层面除灰,除灰的同时能达 到不影响气化室内燃烧结构。以上两项发明解决了中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达到不受时间限 制的持续稳定产气。
为了控制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灰能均匀的落入湿式除灰装置中,所述除灰装置包括盘 状本体,在盘状本体上设有除灰刮板,在盘状本体的盘面上设有除灰槽,在盘状本体的 盘面上开有通气孔。
所述压料装置包括盘状本体,在盘状本体上设有压料刮板,在盘状本体的盘面上开 有扇形进料口。
在所述焦油过滤室内设有环形水冷却室。
在所述环形水冷却室底部并在焦油过滤室和气化室内设有环形保温室。
所述环形水冷却室设置在炉体内壁上。所述环形保温室设置在炉体内壁上。这样可 以使炉体的结构合理。
所述湿式除灰装置为湿式除灰池。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创造能实现生物质气化 炉边加料、边除灰、边产气,一次点火随开随用,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持续稳定产气; (2)使用内置的焦油过滤技术,使生物质热裂解过程中90%以上的焦油在气化室内进行 二次燃烧,能实现生物质气化炉零焦油排放;(3)设计了湿式除灰池和污水回收槽相结 合,能实现无灰尘、无焦油、无污水的排放,从而确保对环境的零污染;(4)中吸式生 物质气化炉不但适应农村供气站的推广建设,还可满足工、农业企业的生产、生活的需 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除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压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铭居冷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铭居冷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