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面阻燃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19947.6 | 申请日: | 2010-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蔡云华;刘世明;张建平;谢基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47/00;C08K13/02;C08K3/26;C08K3/22;C08K3/38;H01B7/295;H01B3/44;B29B9/06;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1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氯乙烯 电线电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以及它们的备件等的电源线或连接线的雾面阻燃聚氯乙烯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用的电源线或连接线,特别是通讯设备的连接线经常需要使用雾面的、阻燃的和柔软型的聚氯乙烯电线电缆,胶料主要是要满足电线柔软、消光、柔和,且阻燃满足UL的VW-1要求;对于如何满足雾面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通过加入消光型的聚氯乙烯树脂粉来实现,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雾面能用就保存,但是材料加入量较大,成本高,而且这种雾面比较粗糙,不大美观;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多加碳酸钙,特别是重质碳酸钙,然后在制作电线电缆时通过控制工艺温度,特别是降低机头温度,使之不产生光泽来实现雾面的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方法简单,但过一段时间后,雾面会消失,雾面的保持时间短。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电线电缆往往需在电线柔软且具有雾面效果与满足UL的VW-1要求之间做选择,满足了柔软且具有雾面效果要求的,其阻燃性(VW-1)往往不能达标;阻燃性好的,又满足不了柔软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永久保留表面雾面的要求,又满足电线电缆柔软性和阻燃性能要求的雾面阻燃型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雾面阻燃型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所述电缆料的主要组成和含量为:(以下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数计)
聚氯乙烯 50-100份
碳酸钙 40-65份
增塑剂 40-90份
雾面剂 4-10份
复合型氢氧化铝 10-30份
三氧化二锑 1-5份
氮磷复合型阻燃剂 1.0-2.0份
稳定剂 3-7份
加工助剂 0.5-1.5份
其中:
(1)所述雾面剂优先选择结晶度为15-29%,平均分子量在100000以上的1,2-聚丁二烯间规物聚合体。
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完善:
所述聚氯乙烯优先选择平均分子量为1000-1300的聚氯乙烯。
所述碳酸钙优先选择2500以上的重质碳酸钙。
所述氢氧化铝优先选择10000目以上的复合型氢氧化铝。
所述三氧化二锑优先选择三氧化二锑含量大于99.8%以上高纯度三氧化二锑。
所述氮磷复合型阻燃剂优先选择纳米级的以硼酸锌为主体的磷氮类复合硼酸锌。
所述稳定剂为耐热型钙锌环保稳定剂。
所述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的一种。
所述加工助剂为硬脂酸、低分子量聚乙烯蜡两种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所述的雾面阻燃型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配方中的材料按照各自的重量份数配好后,将聚氯乙烯、碳酸钙、增塑剂、复合型氢氧化铝、三氧化二锑、氮磷复合型阻燃剂、稳定剂、加工助剂加入到混合机中混合,将雾面剂加入到混合机中继续混合。其中,混合机容量为500升;
第二步,在双螺杆挤出机内挤出造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150MM,造粒温度为140-170℃,挤出速度为40转/分钟。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雾面阻燃型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的线缆(以SVT 2*16AWG的UL线护套料为例)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如下:(热老化条件:136℃×168小时)
硬度SHORE A(ASTM D2240) 76-82A
抗张强度(UL62 UL1581) >10MPa
伸长率(UL62 UL1581) >100%
强度变化率(UL62 UL1581) >85%
伸长率变化率(UL62 UL1581) >45%
VW-1(UL62 UL1581) 通过
阻燃针焰(GB/T5169) <30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局限于此。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工业品。
实施例1~4:
实施例1~4按照表1中各组分所示重量份配制。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