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anner图构造技术的伪随机序列迭代捕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590.1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牛凯;康艳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7/58 | 分类号: | G06F7/5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夏宪富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anner 构造 技术 随机 序列 捕获 方法 | ||
1.一种基于Tanner图构造技术的伪随机m序列迭代捕获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1)利用约束条件下的边增长CPEG算法,对设定的m序列构造1个或多个描述m序列的码片之间的奇偶校验关系的Tanner图;
(2)在所述构造的1个或多个不同结构的Tanner图上,应用消息传递算法对m序列的码片进行估计;
(3)利用得到的m序列的码片的估计结果,对m序列的初始相位进行估计,从而完成m序列的捕获:将每次消息传递算法得到的码片估计结果进行分组,每组中的码片个数为m序列的阶数r,利用每组码片都能得到一个m序列的初始状态的估计结果;再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初始状态作为最终判决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1)初始化设置Tanner图的下述参数:变量节点个数n、校验节点个数m和所有校验节点的度dci;其中,自然数n的数值为观测序列的长度,自然数m的取值范围是[r,n-1],这里令m=n-r;ci中的i是校验节点的序号,所述第i个校验节点的度dci是与该第i个校验节点相连的边的个数,dci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这里令所有校验节点的度为3;
(12)对设定的m序列构造描述m序列的码片之间的奇偶校验关系的每个Tanner图中m个校验节点中的每个校验节点ci,分别确定与其相连的各个变量节点,再分别添加各个边来连接每个校验节点ci和与其相连的dci个变量节点;
(13)由前述步骤构造完成的每个Tanner图得到对应的m×n维的奇偶校验矩阵H:若Tanner图中第i个校验节点同第j个变量节点相连接,则设置该矩阵H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hij为1,否则,hij为0;其中,i和i分别是矩阵H的行序号和列序号,i和i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m-1]和[0,n-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进一步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21)对校验节点ci添加第1条边:因开始时的校验节点ci和该Tanner图中的任何一个变量节点都不相连,故从该当前的Tanner图中选择度最小、即边最少的变量节点,用边将其与校验节点ci相连接;若同时有多个变量节点的度都为最小时,则从中随机选择一个,用边将其与校验节点ci相连接;
(122)按照所述的展树方法逐条地添加校验节点ci的第2条边,直至添加其第(dci-2)条边;
(123)同时添加校验节点ci的最后两条边,以保证最后得到的校验节点ci所代表的奇偶校验关系能够反映设定m序列的码片间的关系,且该关系是受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所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5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