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多酚非织造布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035.9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粘伟诚;刘建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 | 分类号: | D04H1/42;D04H1/44;D01F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22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多酚非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行业,涉及非织造布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是茶多酚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现有技术中,还未发现有利用茶多酚生产布的技术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的茶多酚非织造布。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茶多酚非织造布,以15-90%的茶多酚纤维、20-85%和5-30%的ES纤维为原料,经混合、梳理成网、叠网、加固和热轧处理而成;其中,上述茶多酚纤维是通过添加茶多酚,使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
上述茶多酚纤维的线密度为1-5D,长度为20-70mm。
上述ES纤维的线密度为1.5-4D。
茶多酚纤维是通过添加茶多酚,制成有抗菌功能的纤维。该茶多酚纤维具有长效性。利用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将茶多酚纤维与聚酯、ES纤维混合、梳理成网、叠网、加固和热轧处理生产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不通过染色、浸泡,使茶多酚纤维功效保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以茶多酚纤维、聚酯纤维和ES纤维为原料制造而成。由于采用茶多酚纤维为原料,所制得的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抑菌率在50-90%;而且,纤维只经过混合、梳理成网、叠网、加固和热轧处理,保持了纤维网叠层的原状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自然吸湿率≥7,透气量150-350L/dm2min;而且,将ES纤维以不同比例与茶多酚纤维均匀混合后,再通过热轧使ES纤维熔塑,可达到不同硬挺度的效果,具有硬挺度可控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以15%的茶多酚纤维、65%的聚酯纤维和20%的ES纤维为原料,将此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再通过喂棉系统将原料送入梳理机并形成纤网,再对纤网进行反复重叠到所要的克重(150-500克每平方米),之后将铺好后的非织造布生产方法加固,再经过热轧处理,热轧速度为1-6m/min,热轧温度为130-160℃,热轧后最终形成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
其中,茶多酚纤维是通过添加茶多酚,制成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其纤维的线密度为1-5D,长度为20-70mm。
其中,ES纤维的线密度为1.5-4D。
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其抑菌率在50-90%,径向强力≥200N,纬向强力≥150N,自然吸湿率≥7,透气量150-350L/dm2min。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以40%的茶多酚纤维、40%的聚酯纤维和20%的ES纤维为原料。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以40%的茶多酚纤维、30%的聚酯纤维和30%的ES纤维为原料。
本发明的茶多酚非织造布,以茶多酚纤维、聚酯纤维和ES纤维为原料制造而成。由于采用茶多酚纤维为原料,所制得的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抑菌率在50-90%;而且,纤维只经过混合、梳理成网、叠网、加固和热轧处理,保持了纤维网叠层的原状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自然吸湿率≥7,透气量150-350L/dm2min;而且,将ES纤维以不同比例与茶多酚纤维均匀混合后,再通过热轧使ES纤维熔塑,可达到不同硬挺度的效果,具有硬挺度可控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矩自动补偿系统和转矩自动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