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8365.6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姚菊明;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纤维 纺织品 抗菌 整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个体微小、繁殖迅速,给人类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流行性疾病,如“非典”、禽流感和当前的甲型H1N1病毒仍使人心有余悸。因此,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需求呈现倍速增加的势头。银系抗菌材料作为一类具有持久性、广谱性、耐热性好、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的优良抗菌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目前,纺织品的银系抗菌整理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制备纳米银水溶液或超微粒,在整理剂存在下,将纺织品浸渍在溶液中,将纳米银吸附到织物表面而获得。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1173432A)“一种面料纳米银抗菌整理的工艺”中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面料的整理工艺,将渗透剂脂肪醇聚氯乙烯醚加入到纳米银水溶液中,再将面料浸入,经浸泡、扎平从而获得纳米银均匀分布的抗菌面料;另一类是将纺织品或经预处理的纺织品浸入硝酸银水溶液中,在还原剂、分散剂作用下,使银离子还原为纳米银。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1307563A)“纳米银抗菌纺织品的整理方法”中,将载有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及其季铵盐的纺织品,在0.01-0.5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渍处理1~120min,得到纳米银抗菌纺织品。中国发明专利(CN 1558016)“载纳米银抗菌性织物的制备方法”中,以硝酸银、水合肼、聚乙二醇为原料,添加表面助剂,将纳米银附着在经氢氧化钠煮练处理的织物纤维之间和织物表面。前一种方法吸附作用力弱,牢度差,存在耐洗性问题;后一种制备方法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还原剂使银离子还原为纳米银,且需添加分散剂、稳定剂等对纳米银进行分散,防止纳米银的聚集。且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着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缺点。
发明内容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工艺复杂、稳定性差、不符合环保要求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方法简单,抗菌能力强、抗菌效果持久的一种含纤维素纤维抗菌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在温度为50~90℃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渍处理4~24小时,取出后水洗、晾干,即得抗菌纺织品;所述硝酸银溶液浓度为0.001~0.01mol/L,pH值为7.0。
所述的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是棉、麻、粘胶的、或含有上述纤维的混纺的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本发明所述的纺织品为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纤维素大分子链具有一个强还原性末端,且每个葡萄糖单元含有三个游离的羟基,在硝酸银溶液中可以吸附银离子,在一定温度下,原位还原银离子为纳米银。在反应过程中,纤维素大分子即作分散剂又作还原剂,从而实现纳米银抗菌纺织品的制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纺织品中所含有的纤维素直接还原硝酸银溶液,纤维素即作还原剂又作保护剂,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助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产业化,且符合绿色工艺要求。
(2)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纺织品在硝酸银溶液中的浸渍时间和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来控制纺织品表面纳米银的负载量。纳米银分布均匀、粒径小,具有优良的储存稳定性。
(3)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银抗菌纺织品抗菌能力强、效果持久、耐洗涤,手感不受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将棉机织物浸入浓度为0.001mol/L的硝酸银溶液(pH 7.0)中,浴比为1∶50,90℃浸24小时,取出后水洗、凉干,即得抗菌棉织物。
实施例2:
将麻机织物浸入浓度为0.005mol/L的硝酸银溶液(pH 7.0)中,浴比为1∶50,70℃浸12小时,取出后水洗、凉干,即得抗菌麻织物。
实施例3:
将粘胶非织造布浸入浓度为0.01mol/L的硝酸银溶液(pH 7.0)中,浴比为1∶50,50℃浸24小时,取出后水洗、凉干,即得抗菌粘胶非织造布。
实施例4:
将涤棉混纺针织物浸入浓度为0.005mol/L的硝酸银溶液(pH 7.0)中,浴比为1∶50,70℃浸12小时,取出后水洗、凉干,即得抗菌涤棉混纺织物。
对实施例1、2、3、4制备的含纤维素纤维抗菌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和抗菌效果耐洗度进行了测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3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