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散热大功率LED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8280.8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化斌;葛世潮;葛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葛世潮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3/06;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盛辉地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散热 大功率 led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半导体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三维(3D)散热的大功率LED照明装置。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道路、隧道、舞台等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所说的大功率LED、指的是单管功率为1W左右和1W以上的大功率LED,也称功率型LED。
现有大功率LED单管都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附加有散热装置、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以保证LED工作于正常工作温度。一个大功率LED照明灯具,通常会有几个乃至几百个大功率LED单管,各LED单管的热沉经导热胶或焊接剂与散热器热连接,把LED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经散热器散发掉。LED作为一种半导体器件、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对LED的发光效率、使用寿命、可靠性和失效率的伤害极大,在高温下,LED不仅发光效率将显著下降,而且很容易损坏失效。因此,散热装置的设计是大功率LED照明装置的关键环节之一。
现有技术LED的散热装置五花八门,大体上可分为二类,即有源散热器和无源散热器。有源散热器、例如带有风扇的风冷散热器、液流致冷散热器、带有帕尔帖电子致冷元件的散热器等。无源散热器有带有一系列各种形状的沟槽和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带有热管的散热器等。
现有大功率LED照明常用的是带有一系列各种形状的沟槽和散热鳍片的无源散热器,所述的沟槽和散热鳍片分布在一个平面或曲面上,构成二维(2D)散热器;大功率LED单管、包括附加有一块金属基电路板的星形(Star)LED被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所述散热器由高热导率的金属、例如铝或铝合金、铜或铜合金、铜芯铝等制成。这类散热器历史悠久,已被广泛使用。目前、大功率LED照明装置、例如射灯、路灯、隧道灯等、大多使用这类散热器。由于照明灯要求在静止空气中正常工作,鳍片间沟槽中的空气基本上是静止的,而干燥空气是很好的绝热体,无法把鳍片中部和深部表面的热量传导并发散出去,因此,实际起散热作用的仅仅是鳍片近散热器的外表面的小部分,大部分鳍片形同虚设,白白浪费了大量金属材料,因此,大功率LED灯需要很大体积的散热器,致使灯具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有的大功率LED灯的散热器的成本几乎与LED相等。不仅如此,这大体积的散热器实际上成了一个热容量很大的热库,存贮了大量热量,使整灯温度升高,降低了整灯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自镇流LED节能灯大多也用这种散热器,由于散热器散热效果差,难于制成大功率高效率的LED节能灯,现有LED节能灯的功率一般小于7W,若要制成更大功率的LED节能灯就要用很大体积的散热器,例如现有技术的15W LED节能灯,体积比A21白炽灯还大,重量约为白炽灯的20倍;更有的12W灯的散热器高达160mm、直径130mm,而普通100W白炽灯的高度为118mm,灯泡直径为60mm;现有技术难于制成20W-100W或更大功率的节能灯。同时,发光效率也因散热效果欠佳而明显下降;即使散热器或灯罩上有一些通气孔,例如中国专利03207297.X、200710039473.2和200710076766.8等,但其通气孔通道小、散热器上下端温差小,散热效果差,仍难于制成大功率、高效率LED节能灯。
现有技术的LED路灯、隧道灯等也大多用这种散热器,由于这类灯要求有更大的输出光通量,即要求有更大功率的LED,散热器体积大、成本高的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如何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减小散热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对LED照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金属用量少、成本低、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3D散热的大功率LED照明装置,使制造10W-100W或更大功率的LED节能灯成为可能,使制造重量轻、低成本的LED路灯成为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葛世潮,未经浙江大学;葛世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