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8261.5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方洪刚;李继伟;罗仕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A01G13/00;A01C1/00;A01H1/0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4707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性 繁殖 选育 技术 | ||
1.一种龙竹有性繁殖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种子收集及筛选、种子储存、播种育苗、袋苗栽植前准备、栽植、抚育管护、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初选及大田筛选、竹生长调查;
所述种子收集及筛选为:种子收集时,先砍倒竹株,取下有穗的枝条晒干后摘下种子,风选分检后得纯净种子,初步对一些未结实或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淘汰,风选后的保留种子拌入杀虫剂便可运输和储藏,运输时,用透气良好的麻袋或沙袋即可;
所述种子储存为:所选龙竹种子为鲜褐黄色、饱满无皱、长0.8-1.3cm、直径0.2-0.4cm;采收后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平铺保存,但保存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种子在常温下八个月完全丧失发芽力;储存时,温度保持在0-5℃,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每48小时翻动一次,用力不能过大,翻动的工具需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每千克种堆中放置1-2个瘴丸,防止虫蛀;秋季10月中下旬收集的种子,拌入药粉装入麻袋挂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待春播;
所述播种育苗其步骤主要包括:搭钢架大棚、苗床布置、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
(1)、搭钢架大棚
搭建钢架大棚宽6m,高2.8m,上盖厚12丝的塑料膜和遮阳网,并安装喷雾器喷灌设施,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85%;
(2)、苗床布置
1)准备阶段
第一,土壤基质配置;
苗床营养土选用熟土75%、腐熟竹屑或木屑20%、钙镁磷肥2%、生物肥3%混合拌匀后过筛;
第二,土壤消毒;
配置完营养土后,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mL兑水10kg均匀地喷洒在营养土上,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10天后揭掉覆盖物,使气体挥发,2天后播种;
2)苗床整理
苗床起畦,畦面宽1.2m,高20-25cm,长6-7m,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步道宽40-50cm;苗床结构分为三层:
底层为硬底层,土块稍粗,踩紧拍平,做成厚度为10cm的硬底层;
第二层为营养土层,也是根系活动的伸展层;将配制好的疏松细碎营养土铺于硬底层上,厚度为8-10cm;
第三层为保护层,将细土铺于营养层上,厚度0.5cm;
(3)、种子准备
1)晒种;在漂洗浸种前进行晒种,将种子平铺在篷布或麻布袋上,晒2-3天,每4小时翻动一次;
2)种子漂洗和消毒
晒种后自然阴凉,再将种子放入凉水中进行漂洗,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种子经过漂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1∶500充分溶解后进行浸种消毒,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菌;
3)浸种催芽
消毒过的种子用35-40℃的温水浸泡46-50小时,期间12小时换温水一次;待种子充分吸水后,过滤出种子,用湿沙埋藏催芽至种胚露白点,再用细筛装置拌种,最后清水淋洗掉湿沙后进行播种;
(4)、播种
播种时间在1-3月份,播种时,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为避免种子直接与肥料接触,防治烧苗,播种前在苗床上撒上细泥土,然后淋湿苗床,保持苗床面湿度在80-85%;将浸种催芽后种子均匀密播床面,播种量为2000-2500粒/m2,然后均匀盖细土0.5cm,再盖无菌茅草、松针或稻草2-3cm,淋透水,最后用80%敌敌畏兑水1∶800均匀喷洒;
(5)、苗期管理
1)除草及装袋
种子播下五天后,幼苗出土便揭去所盖的茅草、松针或稻草,每天适时进行喷水;在发芽末期应进行人工除草;
2-3片新叶时进行小苗移栽,营养土采用pH5.8-6.5的肥沃土70%、竹屑15%、泥沙5%、油饼5%、磷肥5%进行混合配置,营养土加入适量水,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准;营养袋规格:高20cm,直径18cm,每个袋底部和侧面应有小洞,营养土勿装填过满,离袋口1-2cm即可;
2)除草、追肥及修枝管理
小苗装入营养袋后,进行密植整齐摆放,畦宽1.2m,畦间留40-50cm;摆放营养袋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用水或排水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块,最后,进行适量淋水,并在营养袋里撒入木屑或竹屑,如遇气温骤降,应盖薄膜进行保温;在气温上升至35℃以上时,应盖遮阳网降温保湿;
除草采取人工清除,追肥以竹类专用肥为主,每袋施用20-25g,或利用根外追肥方式适当喷施碳铵肥料,浓度由低逐渐变高,在“立秋”后应停止追施氮肥;
分蘖幼苗高生长到80-100cm时,将其顶梢剪除,保留苗高25-30cm,修剪切口控制在竹节上方2cm处;
3)病虫害防治
①苗期病害处理
出苗后,发生竹苗立枯病、笋腐病时,喷50%敌克松兑水1∶500或波尔多液兑水1∶150,直至病除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并喷药;
②苗期虫害处理
螟娥类:人工揭开虫苞,将幼虫和蛹集中销毁,消灭虫源;在害虫羽化期间用诱虫灯诱杀成虫;
蝗虫类:人尿药剂诱杀,即用90%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堆在苗圃地里诱杀;
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800喷淋土表防治;
所述袋苗栽植前准备包括下列步骤:
(1)、在袋苗移植前一周对竹苗进行再次修剪,剪枝在竹节上方2cm处进行,整株苗高保留25-30cm、仅留少量竹叶,竹苗修剪后在移栽前1-2天浇一次水;
(2)、选育试验地的选择与整地
选育试验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无病虫害源、土壤深厚、疏松肥沃 的酸性土壤;
整地采取全垦整地,要求翻挖土地并平整,再顺排水方向开厢,每4m开一厢,厢沟宽40cm、深50cm;整地时,将表土翻埋在下面,底土朝上,及时平整床面、培细土壤,做到苗床床面平整,保证厢内不积水;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一个月完成,时间为二月份;
(3)、种苗初筛选
在实施选育前,要对竹苗质量进行一次初筛选,用长势良好、病虫害少、抗性强、分蘖数在5株以上的竹苗作选育对象进行栽植;
所述栽植包括下列步骤:
(1)、打窝;袋装苗栽植应深挖浅栽,窝的大小规格为40cm×40cm×40cm;栽植窝距按1.5m×1.5m布置,即300丛/亩;
(2)、栽植;栽植时间在清明前后,即3-4月份;栽植时,先回填细土20cm,撕掉竹苗营养袋,撕袋时,注意不要松动营养袋里面的土壤,把已选好的优质竹苗带土一起直立放于窝内,然后将周围的细土回填压实,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后保证竹苗根茎部土壤比地表土高出2-3cm,最后浇足定根水;
所述抚育管护包括下列步骤:
(1)、除草;除草不留草蔸,不得伤及竹篼,废弃物应清除干净,并置于岩仑、沟底、林地边缘或公路旁;
(2)、松培土、施肥;在竹苗冠幅以下位置,全部进行松土作业,距竹篼处位置应浅挖,注意不要伤及竹笋;施肥采取环型方式施肥,在距离竹篼周围20cm左右挖15cm 深、20cm宽的环型沟,在沟内均匀洒上竹类专用肥,施肥量为0.25kg/丛次,然后回填细土;
所述竹苗选育病虫害防治为:发生病害时对龙竹喷50%敌克松兑水500或波尔多液兑水1∶150进行防治;害虫危害时,喷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1∶800防治,或用诱虫灯,或用敌百虫兑新鲜人尿1∶33制成尿药浸泡稻草诱杀害虫;
所述初选及大田筛选包括下列步骤:
(1)、初选;将苗期分蘖在5株以上、株高达到1m以上、平均地径在0.4cm,单株新叶在25叶以上的无病袋装苗移栽至大田;
(2)、大田筛选;大田期的第一年对发笋10株以上、株高达到2.0m以上、平均地径在1.0cm,单株新叶在65叶以上的无病单株进行无性分篼繁殖;
所述竹生长调查包括下列步骤:
(1)、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龙竹性状的相关关系,在系统选育地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
(2)、观察:掌握不同季节竹株的表现,重复两年;观察株型、株高、分蘖率、地径、叶片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3)、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再决定取舍,进行数次;
(4)、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同时调查分析其繁殖力;
(5)、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有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苗和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比较鉴定的项目有株型、株高、分蘖率、地径、叶片长宽比例、新笋萌发及新笋生长情况、单株产量、竹材品质、适应性和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6)、报请审定;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优良种源,报请省级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7)、无性分篼繁殖;对于所选育出的优质龙竹种苗,经过相关单位审定后,进行无性分篼快速繁殖,繁育出优质龙竹种苗;
(8)、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可以繁育和大规模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2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茶组培继代芽嫁接育苗方法
- 下一篇:双电源转换智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