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蔬菜害虫杀虫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8205.1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9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瑜;李振宇;冯夏;张德雍;胡珍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N43/9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蔬菜 害虫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蔬菜害虫杀虫剂,尤其是指一种蔬菜害虫杀虫剂。
背景技术
单独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Proclaim)和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防治蔬菜害虫斜纹夜蛾等时,由于以往不规范的连续大量使用,使得斜纹夜蛾的抗药性增长极快,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药剂使用量增大大,而且使用效果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提高药剂的使用寿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用药量,降低使用成本的一种蔬菜害虫杀虫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的一种蔬菜害虫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各占总份量10~90%的甲维盐和氰氟虫腙混合组成。
上述的蔬菜害虫杀虫剂,所述甲维盐的浓度为0.8~2.5%,其它为填充剂。
上述的蔬菜害虫杀虫剂,所述氰氟虫腙的浓度为5~20%,其它为填充剂。
上述的蔬菜害虫杀虫剂,所述填充剂为有机溶剂或乳化剂或植物油或矿物油。
上述的甲维盐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上述的氰氟虫腙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甲维盐和氰氟虫腙复配剂,其中为了有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虫效果,经反复筛选试验,发明甲维盐和氰氟虫腙复配后可以有效提高对小菜蛾的毒力。本发明具有提高药剂的使用寿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用药量的显著效果。甲维盐和氰氟虫腙复配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比分别单独使用要提高1倍以上。填充剂可以是有机溶剂或乳化剂或植物油或矿物油,这些填充剂的作用是增加药剂的渗透、粘附和乳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供试药剂:
(1)、20%氰氟虫腙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2)、4%甲维盐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3)、12%试验药剂的配制。10克氰氟虫腙原药(折百)加上2克甲维盐原药(折百),再加上10克乳化剂和78克二甲苯配成100克的复配剂。
2、试验方法:
采用浸叶法,即将3种供试药剂按倍数稀释法分别用水兑成500~8000倍5个浓度。将菜芯叶片浸入药液中10秒,取出晾干,接入2~3龄斜纹夜蛾幼虫20头。每处理重复3次。48小时后检查活虫数,计算校正死亡率。以浓度对数值及死亡几率值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
3、结果及分析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复配剂较2个对照药剂致死中浓度低,说明有较强的毒力(见表1)。
表1复配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从室内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药剂24%复配剂比两个单剂毒力更强,共毒系数达280,大于100,表示有较强的增效作用。随着氰氟虫腙应用的普遍化,生产成本将逐步下降,为斜纹夜蛾药剂筛选提供了有效的药源。
实施例2
1、供试药剂:
(1)、10%氰氟虫腙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2)、2%甲维盐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3)、11.5%试验药剂的配制。10克氰氟虫腙原药(折百)加上1.5克甲维盐原药(折百),再加上10克乳化剂和78.5克二甲苯配成100克的复配剂。
2、试验方法:
采用浸叶法,即将3种供试药剂按倍数稀释法分别用水兑成500~8000倍5个浓度。将菜芯叶片浸入药液中10秒,取出晾干,接入2~3龄斜纹夜蛾幼虫20头。每处理重复3次。48小时后检查活虫数,计算校正死亡率。以浓度对数值及死亡几率值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
3、结果及分析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复配剂较2个对照药剂致死中浓度低,说明有较强的毒力(见表1)。
表2复配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从室内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药剂11.5%复配剂比两个单剂毒力更强,共毒系数亦达268,大于100,表示有较强的增效作用。随着氰氟虫腙应用的普遍化,生产成本将逐步下降,为斜纹夜蛾药剂筛选提供了有效的药源。
实施例3
2、供试药剂:
(1)、10%氰氟虫腙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2)、0.85%甲维盐乳油,对照药剂,由生产厂家提供原药样品,自配成乳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