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茶刀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18146.8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恒 |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黑茶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在黑茶等这样的紧压茶、砖茶上的切取刀具。
背景技术
紧压茶、砖茶因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得生产成品很致密厚硬,多呈块状结构,切取不易,如湖南安化的“黑茶”,云南的“普洱茶”以及西藏的“茶砖”都属此类。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理想的工具能够科学省力的方便取茶,现有的方法是直接用菜刀剁、切或者用小刀抠挖,如第2006200195068号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茶刀”便在此列,第2006200548040号专利公开的“一种普洱茶用茶刀”也未能跳出此范畴,而这样做的缺点十分明显,既费力又不雅观,并且取法或位置不对还容易伤到自己或者弄碎整块茶饼,如相对较脆的普洱就很容易因为莽力或者位置不对而弄碎整体,对于女性、老人和小孩等力弱群体,切取就更殊为不便,尤其是切取致密的湖南安化“黑茶”时,同时目前上述的取茶方法也因取式粗野,与茶道讲求雅致的精魂相左而为业内人士所诟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方便、省力切取紧压茶、砖茶的专用刀具。
本专利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黑茶刀采用硬度HB200以上优质钢材制成,利用杠杆原理设有上、下刀体,刀体呈X形契合,整体沿轴向对称,契合处可通过铆钉活动连接,连接点亦为杠杆支点,支点前部为刀臂亦即杠杆的阻力臂,支点后部为刀把亦即杠杆的动力臂,由杠杆原理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大,因此本专利设计为省力杠杆,L1>L2,F1<F2,亦即将刀臂设计得长于刀把,最好在2倍以上。所述的上、下刀体以契合点为轴心,上、下刀把至契合点起沿着对称轴向外弧张,上、下刀臂至契合点始,沿对称轴,向外45度折弯,在四分之一处再向内折弯45度,保持与对称轴平行,所述上刀体刀臂前端设有主切刀,主切刀截面呈“V”型,刀口横列,与上刀臂T型连接,且刀口略向内扣,弧形过渡至刀臂;下刀体刀臂前端设有副切刀,副切刀截面呈倒置的“V”形,与下刀臂T型连接,刀口向外扬,且副切刀向内面设有抓齿。所述主、副切刀刀口间留有间隙。
其特征还在于:为利于上、下刀体开合,所述上、下刀体优选为“之”形。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刀臂与刀把优选长度比为1∶3。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主切刀内扣角度优选5-10度;副切刀外扬角度优选60-65度。
采取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利用杠杆原理设计成省力杠杆,能在施加很小的力的情况下使刀口受力很大,使得切取更为容易;
由于主切刀的“V”形和横列结合刀口略向内扣,有弧形过度的设计,能将力很好的作用在茶上,使刀口切入更为容易,取茶更为方便,并能防止茶饼破碎;
由于副切刀的倒“V”形形状和向外扬的结构及其向内面设有抓齿的设计,能很好的配合主切刀施力,并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其中外扬的刀口在使用中能紧密的与茶饼贴合,使受力均匀,抓齿还起到防滑平衡的做用,这都保证了切取过程不易造成茶饼碎裂。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主切刀、副切刀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刀体;11、上刀臂;12、上刀把;13、主切刀;2、下刀体;21、下刀臂;22、下刀把;23、副切刀;24、抓齿;3、契合点;4、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如图所示,本专利黑茶刀设有上、下刀体1、2,上、下刀体1、2呈X形契合,整体沿轴向对称,契合点3通过铆钉4活动连接,所述的上、下刀体1、2以契合点3为轴心,上、下刀把12、22至契合点3起沿着对称轴向外弧张,上、下刀臂11、21至契合点3始,沿对称轴,向外45度折弯,在四分之一处再向内折弯45度,保持与对称轴平行,所述上刀臂1前端设有主切刀13,主切刀截面呈“V”型,刀口横列,与上刀臂11T型连接,刀口略向内扣,弧形过渡至上刀臂11;下刀臂2前端设有副切刀23,副切刀23截面呈倒置的“V”形,与下刀臂21T型连接,刀口略向外扬,且向内面设有抓齿24,所述主、副切刀13、23刀口间留有间隙。
为了省力,利用杠杆原理,刀体设计为省力杠杆,上、下刀把12、22为动力臂,上、下刀臂11、21为阻力臂,上、下刀把12、22与上、下刀臂11、21的长度比为3∶1。
通过上述设计,便能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实现技术目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做出的变化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恒,未经田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