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侧向停车入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7563.0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熊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宁 |
主分类号: | B66F7/06 | 分类号: | B66F7/06;B66F9/06;B66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侧向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汽车侧向停车入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增长,汽车工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家中,汽车的拥有量和档次也在不断地提升。汽车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但是,也随之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有很多人不得不面临着停车难和难停车的困扰。在停车的时候,汽车驾驶员需要同时操作方向盘、刹车、油门,以实现对汽车的行驶方向、角度和速度的控制,这样一来,停车对于汽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会很高,有很多的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没有问题,但是在停车入库时却会有惧怕的心理,很难完成特定环境下的停车入位等动作,停车难几乎已经发展成为了社会问题。而且即使具有较高的停车技术,在汽车的侧向停车的过程中,至少要保持车身前后有一米的距离,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小区内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入位变得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汽车侧向停车入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汽车侧向停车入位装置主要采用以下这种结构:它包括四个升举装置和安装在所述升举装置底部的脚轮,所述的四个升举装置分别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四角,靠近车轮的适当位置;所述的脚轮与车轮的安装方向相垂直,且保证所述升举装置撑起时,其高度可以将四个轮胎撑起离地。采用此种结构的汽车侧向停车入位装置可以实现汽车车辆的轻松停车入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对上述发明作进一步的细化,所述的四个升举装置为同步电动升举装置。通过四个同步升举装置,保证四个轮胎的同时升起离地,然后手动从侧面推车入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一电动启动装置,该装置安装在驾驶室内;所述的升举装置为电动升举装置,所述的电动启动装置用于控制电动升举装置。由于所述的升举装置采用电动升举装置,进一步实现了汽车侧向停车入位的自动化、更加方便实用。
作为上述发明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的电动升举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它由电机,托盘,一对举臂和一对撑脚构成,所述的托盘设有固定螺栓,用于和底盘连接,所述托盘的底面两端分别与一对举臂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螺杆的两端刚好横向穿过该连接处;所述举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撑脚的顶端;一对撑脚与脚轮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机固定在举臂与撑脚的连接处;并通过线路与连内的电动启动装置相连接。该结构是以往普通千斤顶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脚轮内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脚轮的左右移动;该驱动电机通过电路由电动启动装置控制。此设计,可以实现脚轮左右移动的电动操作,建立在上述方案基础之上,既可以实现自动升降控制,又可以左右移动,从而更进一步实现侧向停车入位的全自动化,更加便利。
本发明的可以实现在拥挤的停车场将汽车轻松入位,这种装置与车身一体,人们只要坐在驾驶操作启动装置,便能实现汽车的侧向停车,从而解决了一些狭小位置的停车,更适合一些停车技术不是很高的驾驶朋友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收缩安装于车身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全自动方案,它包括四个升举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升举装置底部的脚轮,还有一个装在驾驶室内的电动启动装置;所述的四个升举装置可以为同步液压升举装置;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电动机械升举装置;所述的四个电动升举装置分别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四角,靠近车轮的位置;所述的脚轮的安装方向与车轮方向相垂直,所述升举装置撑起时,其高度可以将四个轮胎撑起离地。
所述的电动升举装置是由电机,托盘,升降螺杆,一对举臂和一对撑脚构成,所述的托盘底面设有四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上,所述托盘的底面与一对举臂活动连接,所述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着的顶端;升降螺杆的两端穿过举臂与撑脚的连接处,所述的电机固定在举臂与撑脚的连接处;带动升降螺杆,电机通过线路与电动启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一对撑脚与脚轮活动连接。所述的脚轮内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脚轮的左右移动;该驱动电机通过电路由电动启动装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宁,未经熊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7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火机燃烧头
- 下一篇:一种背压机组真空除氧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