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油泵泵体、机油泵泵壳以及机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6912.7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邢小军;魏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F04C2/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鹏翔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泵泵体 泵泵壳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油泵泵体、一种包含上述机油泵泵体的机油泵泵壳以及一种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核心部件。我国生产的单缸柴油机机油泵普遍采用的是转子式机油泵,它主要由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泵轴、定位销等组成。柴油机内的平衡轴带动机油泵泵轴旋转,泵轴的旋转使内、外转子齿间的容积产生循环变化,实现机油泵吸油、排油的功能。长期的实践证明,机油泵的装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机油泵的工作性能。因此对机油泵的生产工人特别是装配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很高。
通常机油泵的泵盖直接覆盖在泵体的大端面上,泵盖与泵体的大端面在一个平面内相接处,因此,这种机油泵的装配顺序包括:首先由泵轴串联泵体、泵盖、内转子和外转子,然后用装配模三螺孔定位,校准后锁紧,再用¢4.7mm钻头钻二个定位孔,而后再用¢5mm直柄铰刀铰孔,最后装上二只¢5×12圆柱定位销并铆紧等一系列繁琐工艺程序。而¢5圆柱销定位强度有限,在机油泵搬运、装卸期间不小心发生碰撞、跌落都有可能造成体、盖错位,致使机油泵运转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死泵”。对柴油机造成伤害,给柴油机用户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定位简单方便、固定强度大,能够防止泵体与泵盖错位并且运行稳定的机油泵泵体、一种应用上述机油泵泵体的机油泵泵壳以及一种应用上述机油泵泵壳的机油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油泵泵体,包括泵轴支撑孔、转子腔和用于安装泵盖的大端面,所述大端面延转子腔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台阶孔。装配时,将与台阶孔相适配的泵盖外缘嵌入台阶孔内,泵盖与台阶孔过渡配合,不仅提高了泵盖定位的准确性和定位强度,降低了成本,也简化了装配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油泵泵壳,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上设有泵轴支撑孔、转子腔和用于安装泵盖的大端面,大端面延转子腔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台阶孔,所述泵盖的外缘嵌入台阶孔内并与台阶孔过渡配合。
作为本发明机油泵泵壳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泵盖设有泵轴端部支撑孔,所述泵轴端部支撑孔、台阶孔以及泵轴支撑孔的中轴线重合。泵轴端部支撑孔、台阶孔以及泵轴支撑孔为同心孔,进一步方便了泵盖定位,也使泵盖定位更精确,泵盖与泵体的连接更牢固。为了进一步将泵盖固定在泵体上,可通过定位销将泵盖和泵体连接固定以将端盖充分固定安装在泵体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和泵轴,所述泵体上设有泵轴支撑孔、转子腔和用于安装泵盖的大端面,所述大端面延转子腔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台阶孔,泵盖上设有泵轴端部支撑孔,内转子和外转子设置在转子腔内,泵盖边缘与台阶孔过渡配合并封住转子腔,泵轴穿过泵轴支撑孔并且泵轴端部伸入泵轴端部支撑孔内,在泵轴内还设有溢流回流孔,所述溢流回流孔从泵轴远离泵盖的一端延泵轴轴向延伸,所述溢流回流孔的轴向长度小于泵轴的轴向长度。设置溢流回流孔的目的在于使泵轴与泵体小孔间溢出的机油对泵轴自身润滑,同时回收机油至油箱底壳。
本发明将与台阶孔相适配的泵盖外缘嵌入台阶孔内,泵盖与台阶孔过渡配合,不仅提高了泵盖定位的准确性和定位强度,降低了成本,也简化了装配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泵轴端部支撑孔、台阶孔以及泵轴支撑孔为同心孔,进一步方便了泵盖定位,也使泵盖定位更精确,泵盖与泵体的连接更牢固,在泵轴内还设有溢流回流孔,使泵轴与泵体小孔间溢出的机油对泵轴自身润滑,同时回收机油至油箱底壳。总之,本发明不仅使机油泵装配工艺简单化,装配质量更可靠,工作效率成倍提高,还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机油“跑”、“冒”、“滴”、“漏”等渗油现象,结构简单、紧凑,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泵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分列式电缆
- 下一篇:复方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的缓释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