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6477.8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储昭明;戴自葳;陈欣莹;林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1;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全球定位装置、电子书、电子辞典、游戏机或移动通信装置等,都以功能强大为设计目标,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其中,电子装置大多利用按键(button)及/或触控板(touch panel)作为人机界面,让使用者可借由键盘及/或触控板进行特定的输入或控制动作。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一种已知笔记本电脑1的示意图。笔记本电脑1包括一显示屏幕11、一主机12、一键盘13及一触控单元14。显示屏幕11与主机12连接,键盘13及触控单元14设置在主机12上并与主机12连接。其中,触控单元14位于键盘13的下方,触控单元14具有一触控板141及二按键142(功能例如分别为鼠标左右键),以供使用者进行输入及控制等动作。
然而,该些按键142均位于触控板141的下方,因此,当使用者用右手使用触控板141时,左手则必须放置在该些按键142上。如此的操作方式并不符合人体工学,并容易让使用者感到疲累。再者,触控板141及按键142的配置方式,也限制了使用者的操作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而且操作方式更有弹性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主机模块以及一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具有一键盘单元及一触控单元。键盘单元与主机模块电性连接。触控单元具有一触控板及多个按键组件,触控板与该些按键组件电性连接,其中,该些按键组件与触控板的设置位置不直接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按键组件具有至少一按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板设置在键盘单元的一侧,该些按键组件设置在键盘单元的两侧,且该些按键组件的其中之一与触控板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具有另一触控板邻设于键盘单元,并与主机模块电性连接。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输入模块具有一触控板及多个按键组件,而该些按键组件可设置在输入模块的任意位置,并与触控板的设置位置不直接连接。借此,可让使用者借由不同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时,例如可单手同时操作触控板及按键组件,或者双手分别操作触控板及按键组件,其中,双手操作可例如左手操作按键组件,右手操作触控板。另外,电子装置的触控单元更可具有另一触控板邻设于键盘单元,使用者可右手操作一触控板,而左手操作另一触控板。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可更有弹性,而且,按键组件与触控板可分别位于键盘单元的两侧,让使用者的双手可一左一右同时操作按键组件及触控板。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结构较符合人体工学,也可让使用者长期使用较不容易感到疲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已知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另一形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又一形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再一形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再一形式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中相同元件以相同符号表示。
请参照图2A所示,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2的示意图。电子装置2可为固定式的电子装置或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其中,可携式的电子装置例如为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全球定位装置、电子书、电子辞典、游戏机或移动通信装置等。在此,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例来说明,当然,其非限制性。
电子装置2包括一主机模块21、一输入模块22以及一显示模块23。值得一提的是,输入模块22可与主机模块21及显示模块23整合成一体,以形成例如具有电子书功能的平板电脑。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模块21具有一主板(图未显示),显示模块23为一液晶显示模块。主机模块21的主板可借由导线及枢轴24与显示模块23电性连接,其非限制性。其中,主机模块21与显示模块23的连接方式除了可以是上述有线的连接方式外,亦可以是无线的连接方式,或者是电性上的连接及/或信号上的连接等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4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