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混凝土构件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6344.0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查晓雄;刘轶翔;于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E04C3/34;E04H12/12;E02D5/30;C04B40/02;B28B21/30;B28B2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混凝土 构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混凝土骨料制 成空心混凝土构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混凝土构件广泛应用 于建筑工程中:如冶金工业、电力工业、造船工业、机械制造业及工业或民用 建筑等,可以用于锅炉构件和送变电构架、装配车间的柱、单层或多层工业厂 房、高层或超高层民用建筑及公路和城市拱桥等结构中,还应用于杆塔结构、 工业厂房与民用建筑的柱和基础桩中。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强 度越高,其支撑作用越好。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要求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构 件,这样,通常的混凝土构件是不符合要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空心混凝土构件及制备方法,克服现 有技术中,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的空心混凝土构件,包 括混凝土骨料、水泥、水,将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和形成 混凝土,还包括容纳所述混凝土的柱状基体,将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柱状基体 中形成柱状空心贴在所述柱状基体的内壁,所述混凝土在所述柱状基体中成形 后,所述柱状空心密封,所述柱状空心中放入干冰,所述干冰升华后生成的二 氧化碳与所述混凝土反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柱状基体为钢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柱状基体中的混凝土经离心旋转形成柱 状空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空心混凝土构件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混凝土:将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和形成混凝土;
混凝土形成柱状空心: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柱状基体中形成柱状空心贴在 所述柱状基体的内壁;
形成空心混凝土构件:所述柱状空心密封,所述柱状空心中放入干冰,所 述干冰升华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所述混凝土反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混凝土形成柱状空心步骤中,所述柱状基 体中的混凝土经离心旋转形成柱状空心。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形成空心混凝土构件步骤中,所述混凝土 在所述柱状基体中成形后,还包括在高于常压的蒸汽中养护。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混凝土的柱状空心中放入干冰使所述 混凝土的柱状空心压力达到临界状态:所述临界状态为:压力大于或等于 7.4mpa,温度大于或等于31摄氏度,所述干冰在所述临界状态下升华产生超临 界状态的二氧化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的空心混凝土构件,将混 凝土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构件,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产物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可以改善混凝土骨料与水泥浆的接触界面,增强 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的孔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空心混凝土构件,包括混 凝土骨料、水泥、水,将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和形成混凝 土2,还包括容纳所述混凝土的柱状基体1,将所述混凝土2灌入所述柱状基体 1中形成柱状空心3贴在所述柱状基体1的内壁,所述混凝土2在所述柱状基 体1中成形后,将所述混凝土2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构件。本发 明中,所述混凝土2在所述柱状基体1中成形后,将所述混凝土2与二氧化碳 反应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2中含有大量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 (OH)2),再将混凝土2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即:Ca(OH) 2+CO2=CaCO3+H2O,由于碳酸钙混在混凝土2中能改善混凝土骨料与水泥浆的接触 界面,增强混凝土2的强度,减少混凝土2的孔隙,从而提高混凝土2的耐久 性,这样大大提高了空心混凝土构件的性能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