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式大功率LED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299.7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军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0;H01L33/58;H01L33/6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16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大功率 led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尤其是一种反射式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LED照明是最近几年发 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堪称19世纪白炽灯问世以来的又一次照明革命,被称为 是继第一代白炽灯、第二代气体放电光源(包括荧光灯、节能灯、钠灯等) 后的第三代照明光源。
由于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耐 振动、易维护等显著优点,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有可能进入通用照明领域 的新型固态冷光源。如同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一样,半导体取代传统的白炽灯 和荧光灯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尽管LED已经广泛应用于指示、LCD背光源、交通指示灯、建 筑照明灯领域,但用LED实现大规模的半导体照明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解 决。LED发光照明时,LED光源发出的光线会向四周发散,会有部分LED 发出的光线被基板所吸收,降低了LED发光的利用率低,减弱了LED照明 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射式大功率 LED封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提高LED光源的亮度及LED 发光的利用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式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包括反 射基板及位于反射基板上的LED发光芯片;所述反射基板对应于放置LED 发光芯片另一端凹设有反射槽,所述反射基板利用端部的反射槽及所述反射 槽两侧的侧壁将射入反射基板内的光线全反射到放置LED发光芯片的表面; 所述反射基板周面上环绕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反射基板固定连接; 固定支架内设有固定连接的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与LED发光芯片电性连 接;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导电引脚,所述导电引脚与导电电极电性连接。
所述LED发光芯片上压盖有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与反射基板间依次 填充有荧光粉、硅胶。所述反射基板由透明的二氧化硅晶体制成。所述反射 基板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反射基板对应于放置LED发光芯片的其余周面上设 置若干散热块。
本发明的优点:
1、通过在反射基板上设置反射槽,使反射基板成为全反射的基板;射入 反射基板内的光线,通过反射槽及连接反射槽的侧壁,全反射到放置LED发 光芯片的表面,增加了LED发光芯片发光的亮度,提高了LED发光芯片的 利用率。
2、结构简单,可以适用多种固定支架,安装及使用方便。
3、反射基板采用二氧化硅晶体制成,具有高导热性,能够快速地将LED 发光芯片的热量导出,极大的提高LED发光芯片的使用寿命。
4、反射基板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曲面连接凸块或凹槽的散热块,能够增 大反射基板的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反射基板1、反射槽2、LED发光芯片3、聚焦 透镜4、硅胶5、固定支架6、导电电极7及导电引脚8。
如图1所示:所述LED发光芯片3放置在反射基板1上,反射基板1 外周面上环绕有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与反射基板1相固定连接。所述固 定支架6内设有固定连接的导电电极7,导电电极7利用导线与LED发光芯 片3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LED发光芯片3提供电源。固定支架6上设有固 定连接的导电引脚8,导电引脚8与导电电极7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引脚8 的端部与电源相连,通过导电电极7为LED发光芯片3提供电源,点亮LED 发光芯片3。
所述反射基板1对应于放置LED发光芯片3的另一端凹设有反射槽2, 反射基板1利用反射槽2的内凹曲面及反射槽2两侧的侧壁,使反射基板1 能够反射射入反射基板1内光线;LED发光芯片3向后发散的光线,射入反 射基板1时,所述反射基板1以全反射的方式将射入的光线全反射到放置 LED发光芯片3的表面,增加了LED发光芯片3发出光线的聚合,提高了 LED发光芯片3的亮度及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军,未经王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2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