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及其背光驱动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14014.8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贤;柯柏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9/00;F21V23/00;F21V23/06;H05B37/02;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背光 模块 及其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领域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LED Backlight module)及其背光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的大幅提升,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下降、尺寸变大且品质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需要轻薄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中,现今的电视机、计算机屏幕、各种测量仪器及监控设备大多已选用液晶显示面板。
现今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所使用的冷阴极灯管(CCFL)因尺寸较大,所以耗电量较高且含汞较多,为了使液晶显示面板更省电且符合环保,不含汞的发光二极管已渐渐取代冷阴极灯管。然而,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了维持相同的亮度,背光模块中每一发光二极管串的发光二极管数目必需增加,使得驱动电路必需使用较高的驱动电压驱动每一串发光二极管。在传统背光模块中,由于背光驱动模块使用单一个正极性的驱动电压驱动一串发光二极管,使得散热铝板与每一串发光二极管间的电压值都等于此正极性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因此,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与散热铝板间的电压值会随着驱动电压一同增加,迫使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与散热铝板之间的绝缘距离与绝缘介质必需增加,才可以有效绝缘,而防止较高的驱动电压传导至散热铝板而造成背光模块烧毁。
虽然,增加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与散热铝板之间的绝缘距离与绝缘介质可以解决背光模块中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与散热铝板间的绝缘问题,但是,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体积及重量也会增加,而造成背光模块无法达到薄型化的要求。此外,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会使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能不易传导至散热铝板,为了防止散热不良又必须增加散热铝板大小,如此导致背光模块的厚度、体积及重量也会增加。
为了降低背光模块中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与散热铝板之间的绝缘距离,在一些传统背光模块中,是将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数目降低,例如将原来每一串100个发光二极管降为每一串50个发光二极管,使驱动电路可以使用较低的驱动电压来驱动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但是,降低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数目,却对应使发光二极管串、驱动电路以及背光连接导线的总数目倍数增加,而导致成本增加。此外,设置于背光模块侧边的背光连接导线的总数目也会对应增加,导致液晶显示面板整体的侧边距离增加,而造成此背光模块无法应用于无边框的液晶电视机。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公知技术缺陷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及其背光驱动模块,实为相关技术领域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及其背光驱动模块,用以改善因液晶显示面板尺寸增加或每一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数目增加而导致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散热板的厚度、体积及重量增加,造成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无法应用于薄型化的产品的问题。此外,也可以改善因液晶显示面板尺寸增加,导致发光二极管组、驱动电路以及背光连接导线的总数目倍数增加而使成本增加或液晶显示面板整体的侧边距离增加,造成此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无法应用于无边框的液晶电视机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包含:基板;散热板,设置于基板的一面,用以散热;第一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上,用以产生光源,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组成,且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包含正驱动端、负驱动端以及连接端;以及背光驱动模块,包含第一正输出端、第一负输出端以及零电位端,背光驱动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第一负输出端以及零电位端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的正驱动端、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的负驱动端以及散热板,用以分别产生第一正驱动电压与第一负驱动电压驱动第一组发光二极管使其产生光源;其中,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一部分电性连接于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正驱动端之间,而另一部分电性连接于第一组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负驱动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改性醇酸树脂双组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户外电缆分支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