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感应水退火热处理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3491.2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蒋亦舟;蒋秋娥;赵伟峰;杨旭驰;刘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2 | 分类号: | C21D9/32;C21D1/26;C21D1/4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专利中心 43102 | 代理人: | 冯青 |
地址: | 411100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感应 退火 热处理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渗碳齿轮内孔漏碳部位硬度的热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齿轮渗碳时,由于防渗措施不当或热处理过程中防渗层被破坏,很容易出现漏碳从而引起非渗碳面增碳富碳的现象。而非渗碳面增碳富碳,造成心部硬度偏高,容易增加零件的脆性,而且对其后续加工如花键、孔、槽的加工带来困难。为适当降低内孔漏碳部位硬度,生产中常规的方法是: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增碳部位,然后整体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或其他冷却介质中冷却。该方法的局限性是:对于薄壁齿轮,零件在感应加热时,温度和时间难以控制,容易造成零件热透,影响渗碳层的硬度,势必也影响零件的整体机械性能。
因此对于内孔心部硬度偏高的渗碳齿轮,如何采取科学的退火技术,有效降低增碳部位的硬度,又不影响耐磨层渗碳面的硬度,成为热处理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补救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新颖、操作方便,能保证渗碳齿轮内孔质量的热处理返工技术,解决日常生产中存在的内孔非渗碳面增碳富碳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工艺方案:
具体工艺流程为:制作感应器和水冷装置→放置零件调整位置间隙→感应加热内孔并喷水冷却外圆→退出感应器→喷水冷却内孔。工作要点是:
①制作感应器:感应器外径尺寸与工件内孔增碳部位保留一定的间隙,这样既防止过热也防止感应不到位。
②制作水冷装置:根据零件渗碳面的外圆直径大小,制作一合适尺寸的环形铜管喷水装置,铜管内壁钻有细孔均匀分布,便于喷水冷却均匀。
③摸索感应加热时间及感应频率间隔时间:感应加热时间一般为(5-15)秒,操作者可根据零件颜色变化控制感应加热的时间和频率,但前后两次感应加热的时间间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值。
该方法的优点是:(1)能够有效控制感应层深度,避免影响渗碳层的硬度。(2)采用间歇式多次分步感应退火的方法,避免热透出现整体回火的现象。(3)摸索出单一工件感应加热的时间、同一工件分步感应的间隔时间规律。该方法的优点是:既能适当降低心部硬度,又避免出现烧焦或软点的存在。
具体实施方式
1、制作尺寸合适的感应器和水冷却装置,调整好阳极电压。将工件置于高频感应台上,调整好工件与感应器、水冷却装置的间隙距离。
2、感应加热,开启水冷却装置,保证外圆的温度低于某特定值。第一次加热时间为10秒左右,此后根据零件颜色变化的程度逐渐缩短感应加热时间和次数,完成最后一次感应加热后快速降低工作台退出感应器,铜管喷水继续,工件内孔也得以快速冷却,这样硬度可以降到合适的范围。
本发明的特点是:(1)改进感应方法,即内圆(增碳面)加热、外圆(渗碳面)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版权的电子书
- 下一篇:一种配置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基站和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