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盘形即时真空采血方法及专用设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12916.8 申请日: 2010-02-22
公开(公告)号: CN102160792A 公开(公告)日: 2011-08-24
发明(设计)人: 白杰;王美荣;白鹤 申请(专利权)人: 白杰
主分类号: A61B5/154 分类号: A61B5/154;A61B5/15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圆盘 即时 真空 采血 方法 专用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医院血液检验用的静脉采血器具。

真空采血系统作为全封闭采血系统,能够极大幅度提高血样质量,促进分析前实验室质量控制。同时比传统注射器采血更好的保护采血师、检验师等医务人员的安全,避免血源性交叉感染。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真空采血系统是血样采集系统的主流,我国近年来已进行真空采血系统的引进和开发,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WS/T 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和《WS/T 224-2002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两个卫生行业标准,规定了临床化学检验收集血液标本必须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带安全头盖的真空采血系统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缩短了采血时间,减少了医患双方感染机会,提高了检验质量。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并总结出防范对策,本发明提出了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法。在保持真空采血系统的优点情况下,克服了其所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弊病。

背景技术    目前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技术操作。过去一直延用注射器采血方法,既费时费力,血样在转注过程中又容易污染,而且血细胞会遭到破坏造成溶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0世纪30年代,美国BD公司发明了真空采血技术。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系统,从而使真空采血法在临床静脉穿刺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是一次静脉穿刺技术的变革,弥补了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的许多不足。采用真空采血方法可大大节省时间,避免了血样本的污染,保证了采血量的准确。但是,它也并不是一项十分完美的技术,仍有许多该技术存在的先天不足和操作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下:(1)溶血现象由于真空管内负压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泡沫增多,易造成溶血。(2)存在残留负压由于普通真空管使用广泛,设定负压较大,如果采集标本量与试管内设定的压力差值较大,在换管时前一试管内仍然会残留较大的负压,导致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溢出,造成红细胞膨胀破裂,引起溶血。另外,残存的负压还可降低血液凝固的速度,使血块收缩减慢。(3)漏血造成血液污染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致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的管塞穿刺针端或接口处漏出。橡胶塞厚度大,刺塞和拔针费力,针头粘接不牢时可以造成针头脱出。(4)无法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双向针头在穿刺无回血时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较困难,只能凭操作者感觉、经验或连接真空管后有血液流入方可判断穿刺是否成功。但如果穿刺时连接真空管,穿刺失败导致真空管负压减少又造成浪费。传统的注射器采血当针头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回抽来确定是否穿刺成功,而真空采血管却不能通过回抽办法来解决,所以对于充盈欠佳和细小血管采血时有难度。(5)试管内无负压或负压不够真空采血管由厂家生产时密封,使用时不可松动管盖以防真空消失。但是有无真空不能用肉眼识别,在临床应用前也不可能先检测管内真空状态以排除废管,因此存在穿刺成功但刺入采血管后却采不出血或血量不够的情况。(6)采血量不能自主控制血液标本过多或过少就会发生抗凝管中血液凝固、促凝管里血液不凝的现象发生。少数采血管难免存在质量问题致使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7)试管制造成本高为了长时间保持负压,必须使用质量好的氯化丁基胶塞和PET试管和医疗级玻璃试管,不能使用软质材料的试管,造成成本提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不适合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的要求。(8)还有一个致命的人为因素的缺点:真空采血管在生产过程中或销售到医院后,不排除有些人故意破坏,放掉真空管内的负压,制造事故,导致用户对厂家质量问题的投诉。目前技术尚无法检测试管内的真空状态,此类问题无法解决。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曾经申请了《密闭式负压自动采血器》专利号99214075.7《全封闭负压采血器》专利号95245460《密闭式负压自动采血器》专利申请号98112817[公开号]:1225809。它保留了真空采血器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但是经过实施后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1、手工多管换管操作不方便,繁琐。2、不能软、硬管兼用,抽吸软质试管造成管壁塌陷。3、机器噪声大。4、采血完成后不能原位混匀抗凝血液。5、仪器的体积较大,不能合理把所有的功能安排在狭小的仪器外壳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杰,未经白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