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块译码方法、译码器及接收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2765.6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于妮娜;王竟宇;萧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译码 方法 译码器 接收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一种块译码方法以及对应实现该块译码方法的译码器,应用该译码器的接收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传统的块译码算法比较复杂,而基于快速Hadamard(哈达马)变换FHT的块译码能将译码实现的复杂度大大降低,方便工程实现,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协议TS36.212中规范了两种块编码方式,分别是(20,A)编码与(32,O)编码。其中:
(20,A)编码,用于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息的编码;
(32,O)编码,用于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息(初始码长小于或等于11比特),以及HARQ-ACK信息(初始码长大于2比特)的编码。
上述两种块编码方法的关系是:(32,O)编码是继承于(20,A)编码。如图1所示,分别显示出了(20,A)编码的基序列矩阵,和(32,O)编码的基序列矩阵,同时还标示了前6列为对应的RM(Reed_Muler码)母码经过行列置换后生成的基础子集,标示了后7列为掩码子集。其中,对于(20,A)编码而言其掩码子集有7列,对于(32,O)编码而言其掩码子集有5列。
针对上述(20,A)、(32,O)两种编码方式,块编码的基本编码方法分别如下所示:
对于(20,A)编码,输入a0,a1,a2,a3,...,aA-1,输出b0,b1,b2,b3,...,bB-1,B=20,
对于(32,O)编码,输入a0,a1,a2,a3,...,aO-1,输出b0,b1,b2,b3,...,bB-1,B=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