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12576.9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武居芳树;宫坂英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2F1/1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周春燕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泳显示装置,已知有在设置于一对基板间的空间中夹持由带电微粒(电泳微粒)和分散介质构成的电泳元件的方式的电泳显示装置。在这种电泳显示装置中,电泳微粒的移动速度依赖于温度。因此,在低温环境中延长对电泳元件的驱动电压的总施加时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确保显示的保持性能而执行按某一期间重复进行写入的工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特表2007-501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87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187938号公报
如果采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则能够补偿伴随着温度变化的带电微粒的移动速度变化。但是,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新近判明了: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则有时进行白显示时的电流值与进行黑显示时的电流值的差异会变大,从而电流平衡被大大破坏。
图9是示出环境温度与泄漏电功率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环境温度-5℃、70℃、110℃的白显示及黑显示时的泄漏电流值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图9所示的曲线图,是对于各环境温度绘制图10所示的各曲线图中的泄漏电流值的积分值(泄漏电功率)而得到的图。如图9所示,环境温度越高,则白显示的泄漏电功率与黑显示的泄漏电功率之差越大。
如果这样白显示与黑显示的电流平衡被破坏,则将在电泳元件和/或电极上较多地流过特定方向的电流,从而电泳元件和/或电极容易劣化。在图9及图10的例子中,从设置在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ITO(铟锡氧化物)电极,向与显示面相反侧的基板的电极较多地流过电流。并且,因该电流所引起的还原作用,会发生在ITO电极上附着杂质成分从而被着色等劣化。这样的问题,至少可能会在具有由ITO等构成的、容易被还原的电极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发生。此外,上述问题,不仅在黑显示时的泄漏电功率相对大的情况下,而且在白显示时的泄漏电功率相对大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电极的劣化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泳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下述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泳显示装置在一对基板间夹持电泳元件而构成且具备在一个前述基板的前述电泳元件侧形成的第1电极和在另一个前述基板的前述电泳元件侧形成的第2电极,该方法:对于显示反射率为最小的第1灰度等级的单位期间中的泄漏电功率和显示反射率为最大的第2灰度等级的单位期间中的泄漏电功率,利用前述单位期间中的前述电泳元件的驱动电压和电压施加时间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使前述泄漏电功率基本相等。
如果采用该驱动方法,则由于利用电泳元件的驱动电压和电压施加时间的至少一方将泄漏电功率调整为基本相等,所以能够防止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在一个方向上较多地流过电流的现象。由此,能够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加速的电极的劣化。
优选地,基于环境温度设定前述驱动电压及前述电压施加时间。
通过采用这样的驱动方法,能够可靠地消除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泄漏电功率的差异,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电极的劣化。
优选地,基于前述第1及第2电极间的泄漏电流值设定前述驱动电压及前述电压施加时间。
如果采用这样的驱动方法,则可以基于泄漏电流值直接调整泄漏电功率,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极的劣化。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下述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泳显示装置在一对基板间夹持电泳元件而构成且具备在一个前述基板的前述电泳元件侧形成的多个第1电极和在另一个前述基板的前述电泳元件侧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与多个前述第1电极相对的第2电极,该方法:在显示反射率为最小的第1灰度等级或反射率为最大的第2灰度等级的单位期间中的各个泄漏电功率中,使前述第2电极相对于前述第1电极成为高电位时的前述泄漏电功率,比前述第1电极相对于前述第2电极成为高电位时的前述泄漏电功率大。
如果采用这样的驱动方法,则能够抑制在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2电极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现象。由此,可以防止第2电极的劣化。此外,由于不需要使驱动电压和/或电压施加时间随时间经过而变化,所以成为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实现的驱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