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酮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12227.7 申请日: 2006-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1791323A 公开(公告)日: 2010-08-04
发明(设计)人: 林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
主分类号: A61K36/16 分类号: A61K36/16;A61K47/34;A61K9/20;A61P9/00;A61P9/10
代理公司: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郭广迅;曹津燕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银杏 酮酯滴丸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银杏酮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如脑卒中,即中风,致死率居世界第三位,致残率居世界第一位。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每12秒钟就有1人因此种疾病而死亡,所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而艰巨的课题。而在这场人类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攻坚战中,银杏制剂异军突起,倍受世界关注。随着医药、化工的不断发展,作为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银杏酮酯近年来更是备受青睐。其制剂杏灵颗粒具有活血化淤、通脉舒络之功能,主要用于血瘀引起的卒中、胸痹(冠心病)等症,症见:胸闷心悸、舌强语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痴呆等。但由于银杏酮酯中的银杏内酯类成分不溶于水,黄酮中苷元类成分亦不溶于水,制成的颗粒剂为混悬颗粒,银杏酮酯细粉分散度较低,影响内酯和黄酮类的溶解吸收;同时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更有利于疾病治疗的新剂型不断涌现,而目前银杏酮酯上市制剂中滴丸尚属空白;再结合针对疾病的轻重缓急,仅有一个制剂是远远不够的。故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开发银杏酮酯滴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银杏酮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银杏酮酯即含有黄酮和内酯的银杏提取物。由于银杏酮酯中的银杏内酯类成分不溶于水,黄酮中苷元类成分亦不溶于水,因而银杏酮酯细粉分散度较低,普通制剂如颗粒剂等由于内酯和黄酮类的低溶解性而不能很好地吸收,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我们意外地发现采用新型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用聚乙二醇能够将银杏酮酯溶解、混悬、乳化成为分子或微粒。聚乙二醇为结晶性水溶聚合物,分子中每一单位内有两个单位的螺旋线,当药物固化时,银杏酮酯的分子量低于500,恰好可以包含在聚乙二醇的螺旋形间质空间中,二者形成间质性固态溶液,在聚乙二醇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使分散于其中的银杏酮酯得以溶解,从而提高了银杏酮酯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在本发明中使用分子量分别为4000、6000和8000的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基质作为分散用基质,其特性为聚乙二醇——药物的分散体迅速冷却后,低温时在很短时间内固化,利用此特性将聚乙二醇——银杏酮酯分散体制成滴丸,进一步增大了药物的表面积,提高了银杏酮酯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起到速效和高效的作用;同时本发明滴丸剂型降低了生产成本,约为普通剂型的50%;聚乙二醇在可见光和紫外线范围中透明,在含量测定和溶出试验中可以直接用可见光或紫外线检出,本制剂质量可控性、药物稳定性大大提高;该制剂既可口服还可舌下含服,扩大了使用人群,而原剂型颗粒剂只可口服,对于不易口服的患者,会耽误病情;与原剂型相比,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服用量减小。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银杏酮酯滴丸,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主要由银杏酮酯8-25%、药用基质92-75%制作而成,所述的药用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具体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主要由银杏酮酯15-20%、药用基质85-80%制作而成,所述的药物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

银杏酮酯可以是市售的或采用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其中银杏总黄酮的含量不得低于44%,银杏总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6.0%。

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中重量比例范围为2∶1-4∶1。优选为3∶1。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银杏酮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将药用基质置不锈钢容器内,加热至80-110℃,待全部熔融后加入银杏酮酯细粉,搅拌使均匀,转移至贮液瓶中,70-90℃保温,滴制条件为:滴头口径2.5-3.5mm/3.5-4.5mm,滴距为4-10cm,调节滴液阀门(滴速约为每分钟50滴),调节滴液阀门,滴入2-15℃的冷却液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冷却液,收集滴丸,即得。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银杏酮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将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按2∶1-4∶1的比例置不锈钢容器内,加热至90-100℃,待全部熔融后加入银杏酮酯细粉,搅拌使均匀,转移至贮液瓶中,80-85℃保温,滴制条件为:滴头口径3mm/4mm,滴距为6-8cm,调节滴液阀门(滴速约为每分钟50滴),滴入5-10℃的冷却液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冷却液,收集滴丸,即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