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缓夹送辊漏水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2109.6 | 申请日: | 2010-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明;奚昌明;幸利军;陈炎敏;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4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缓 夹送辊 漏水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精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延缓夹送辊漏水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精轧除鳞夹送辊主要作用有:将粗轧来料中间坯在被飞剪切掉不规则头部后,通过中间辊道把中间坯带钢送入除鳞箱,而除鳞箱内安装1#及2#夹送辊,该夹送辊作用将带钢头部咬入,通过压力及传动力矩再送入2#夹送辊,这是二组夹送辊将带钢顺利送入轧机。在此过程中,夹送辊除将带钢送入轧机,同时也起到平整带钢头部形状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起到阻挡带钢在除鳞箱高压除鳞时,大量除鳞水飞溅出来,影响光电管检测的功能,在这些作用中,夹送辊挡水功能最重要,一旦夹送辊大量漏水,会因检测环境受干扰,飞剪无法准确测出带钢尾部形状,产生飞剪不切尾故障,造成带钢在机架间轧破、甩尾,严重时直接造成废钢事故发生。这种故障在以往生产中曾多次发生过,也造成了大量非计划时间的产生,产能影响很大,其工艺流程图如附图1。
参见附图1,在中间坯头部进入除鳞箱这个阶段,粗轧来料中间坯2通过辊道1被输送到精轧区域,中间坯头部进入光电管3后,测速辊4抬起对中间坯进行测速,中间坯继续前进进入飞剪导板5,再进入光电管6区域,头部检测数据传递给飞剪7进行切头,切头后的中间坯进入到除磷箱10,头部首先进入一号夹送辊8,通过一号除磷集管9高压除磷,再到二号除磷集管11进行除磷,头部继续前进到二号夹送辊,最后中间坯被送入F1轧机,此时测速辊4完成测速下降到基位。
在中间坯尾部进入除鳞箱这个阶段,粗轧来料中间坯尾部2通过辊道1被输送到精轧区域,中间坯尾部进入光电管3后,中间坯尾部继续前进经过测速辊4,中间坯尾部进入飞剪导板5,中间坯尾部再进入光电管6区域,尾部检测数据传递给飞剪7进行切尾,切尾后的中间坯进入到除磷箱10,经过8一号夹送辊,经过9一号除磷集管高压除磷,经过11二号除磷集管进行除磷,尾部继续前进到二号夹送辊,最后中间坯尾部通过精轧机,此时测速辊4一直处于下降基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延缓夹送辊漏水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延缓夹送辊漏水的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
(1)当粗轧来料中间坯头部到达飞剪区域时,飞剪前的光电管触发接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给BA基础自动化,飞剪根据所测得的中间坯头部形状进行切头;
BA计算机即Basic Automation,就是基础自动化系统,本发明的信息系统由四级计算机体系架构组成,这四级体系架构是:基础自动化(L1)、过程控制(L2)、生产控制(L3)以及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L4);基础自动化级是最底层的一级;BA基础自动化是电气控制执行部分的简称,热轧各种检测、数据设定都要经过计算机处理,而整个计算机处理系统部分又简称L2,L2部分只负责数据收集处理,随后将处理结果信息发给BA系统,有BA电气系统最终来执行设备具体动作过程;
(2)夹送辊低压控制:中间坯切完头后,以除鳞辊道的速度进入除鳞箱1#夹送辊;BA计算机根据夹送辊上机天数、低压控制压力设定按照公式1计算夹送辊的头部设定压力,并下压辊缝,直至压力达到设定值;
C2=8.92+0.159*C1 公式1
其中:C1为上机天数,C2为低压压力设定值;
(3)夹送辊高压控制:当中间坯尾部到达1号光电管后,夹送辊采用高压控制,BA计算机根据夹送辊上机天数、高压控制压力设定按照公式2计算夹送辊的尾部设定压力,并进一步下压辊缝,直至压力达到设定值;
C3=8.90+0.353*C1 公式2
其中:C1为上机天数,C3为高压压力设定值;
BA计算机是基础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主要说明电气动作量变化是受L2计算机计算结果相互传递下发指令,促使设备不断调整动作量,它有一个反馈计算修正指令。
同块中间坯带钢头、尾采用分段控制,其目的在于,在夹送辊夹送中间坯的头部时,采用较低的压力设定,尽可能减少夹送辊磨损,在夹送中间坯带钢到达尾部时,增加夹送辊的压力,以此减少夹送辊漏水,避免由此产生的误检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1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