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信息输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1950.3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玉置昌哉;小糸健夫;今井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6F3/041;G02F1/1343;G02F1/1337;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陈桂香;武玉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信息 输入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2月4日和2009年11月20日向日本专利局 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023931和JP 2009-265486的公开内 容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这两个优先权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信息输入装置。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在一对相互面对的基板上设置有触控传感器开关的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信息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液晶显示装置或者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具有 诸如薄型化、重量轻和能耗低等优点。因而,这种显示装置通常被用在 诸如手机或数码相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中。
在上面说明的各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显示面板的液 晶面板,在该液晶面板中把液晶层密封在一对基板之间。例如,该液晶 面板是透射型,它对从设置在液晶面板背面侧的诸如背光源等照明部件 出射的照明光进行调制,并允许该照明光透射过去。于是,通过该经过 调制的照明光在液晶面板的正面上显示出图像。
例如,液晶面板是有源矩阵型,并且包括形成有多个用作像素开关 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的TFT阵列基板。在该液晶面板中,以与TFT 阵列基板相对的形式设置有对向基板,并且把液晶层设置在TFT阵列基 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在有源矩阵型液晶面板中,通过像素开关 元件将图像信号输入给像素电极,由此向液晶层施加电压,并且对光从 像素透射过去的透光率进行控制,从而显示出图像。
在上面说明的显示装置中,为了让用户能够通过使用在显示面板的 屏幕上显示的诸如图标等图像来输入操作数据,有一种情况是将触控面 板作为信息输入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上。
然而,当在外部把触控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时,整体厚度变大, 因而会丧失薄型化这一优点。除此之外,由于存在着因触控面板而使显 示区域中的透射光减少或者发生了光的干涉的情况,因此会使显示图像 的品质劣化。此外,可能会出现诸如制造效率降低和制造成本增加等缺 点。
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具有内置 型触控面板功能。
例如,曾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具 有内置的电阻膜式触控传感器。
这里,该触控传感器包括在构成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上都设有触控 电极的触控传感器开关,并且当液晶面板被按压或者变形时,这对触控 电极彼此电连接。在该液晶面板中,触控电极被设置在呈凸起状突出的 凸部上,使得通过小的外部压力就能使分别形成在上述两个基板上的触 控电极彼此电连接(例如,参见JP-A-2001-75074(专利文件1)、 JP-A-2007-52368(专利文件2)和JP-A-2007-95044(专利文件3))。
在液晶面板中,为了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取向,设置有液晶取向 膜。关于液晶取向膜,提出的建议是把在触控电极的表面部分上的液晶 取向膜除去,并使该表面部分暴露出来。
当把触控电极的表面部分上的液晶取向膜除去时,从喷墨系统中所 使用的细小喷嘴将溶剂喷射到这部分上,将这部分溶解掉(例如,参见专 利文件2)。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由于难以得到足够的吞吐量,因而会使制造 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难以从触控电极的表面部分足够彻底地除去液晶取向膜, 因而会降低产率。
另外,由于需要新引进上述设备,因而会增加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存在着要露出表面的区域的周边也被溶解 掉的情况,因而需要提供边缘裕度。于是,在该液晶面板中,触控传感器 所占据的部分增大,因而液晶面板的开口率会降低。因此,降低了显示图 像的亮度并且会使图像品质劣化。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由于显示面板的厚度减小,因此外部压力会损 坏诸如电极等构件,从而使装置的可靠性降低。
尤其是,在具有触控传感器开关的液晶面板中,当在凸部上设置有 触控电极时,由于触控电极是刚性的,因而会特别显著地出现上述问题。 例如,触控电极可能会断裂,并且可能会损坏触控面板功能。此外,当 触控电极被挤压时,可能有导电性杂质扩散到液晶单元内,从而会使触 控电极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