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递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1308.5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孙锟;孙康;冯其茂;姜闻博;窦红静;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84 | 分类号: | A61F2/8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迅;张静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生物 吸收 支架 递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经导管跨腔植入非自膨式滑扣支架的递送装置,用于扩张血管、气管、食道、尿道、胆道等器官的狭窄部位的递送装置。
技术背景:
在介入治疗领域,对于血管、气管、食道、尿道、胆道等器官的狭窄部位,通常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部位,有效的维持管腔畅通。支架在未扩张状态下被导入管腔内,并定位于狭窄处,随后扩张并置于此处。
传统上支架根据其膨胀机制可分为二种:一种为依靠自身膨胀的支架称为自膨式支架,这种支架材料主要为有形状记忆的合金和高分子聚合物;支架预先压缩于置入器的内外导管之间,当被导入于管腔狭窄处时,通过后撤外导管支架自身膨开于狭窄处管腔内,支撑管腔维持畅通。另一种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没有自膨特性;支架预先压握于球囊上,沿着指引导管到达靶病变,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产生塑性变形紧而贴于管腔内壁,维持狭窄管腔的畅通。
但是除上述传统二种支架外,近来有种新型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没有形状记忆特性,同时支架扩张前为一片状,而非传统支架完整的圆柱体形状,即新型滑扣型支架。导入管腔后膨开机制既不单独属于自膨式支架,又不单独属于球囊扩张式支架,故自膨式、球囊扩张式支架的递送装置均无法适用于这种新型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种新型支架的递送问题,提供一种经导管的递送装置,该装置通过采用外套管与球囊导管相结合方法,使支架扩张前外层不会弹开,又能使支架准确定位,通过扩张球囊使支架充分扩张。
图1所示,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滑扣支架递送装置。该递送 装置由一外套管、内鞘管和球囊导管构成。外套管具有一近端、一远端以及二端之间延伸的内腔。内鞘管也具有一近端、一远端以及二端之间延伸的内腔,内鞘管的外径适合于滑动地插入外套管腔中,内鞘管的长度比外套管略长。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鞘管比外套管长约4-6cm。球囊导管也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和内腔,该球囊导管的外径适合于滑动地插入内鞘管管腔中。球囊导管远端为一球囊,球囊的长度、直径可根据支架的要求进行选择。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球囊两端各有一金属标记物(marker),可帮助支架定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球囊的远端上附有一锥状体,可防止支架向远端滑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锥状体的近端部分插入外套管之中,使锥状体和外套管的外表面保持同一水平。内鞘管比球囊导管稍短,一直到达球囊导管的球囊近端,这样可防止支架向近端滑动。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递送装置还包括两个Y型适配器,一Y型适配器安置在内鞘管近端,与其内腔连通;另一Y型适配器安置于外套管近端,与其内腔连通。这两个Y型适配器的作用是在滑扣支架的递送过程中分别向管腔内注入和吸出所需的液体。
通过将支架卷曲于球囊上,固定于球囊远端锥状体和近端内鞘管之间,可防止支架移位;同时支架外表面套于外套管之中,可防止支架外层展开。将装有支架的递送装置沿导丝送达狭窄血管处,根据球囊上的金属标记物,准确定位后,后撤外套管,再将球囊充气扩张,支架随即扩开,紧贴于狭窄血管内壁。然后再将内鞘管和外套管一起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径切竹帘复合定向结构板制造的新型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
- 下一篇:合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