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幅板式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825.0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5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景川;季连祥;季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连祥;胡景川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板式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风炉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
1、直流式金属热风炉,主换热体为3筒结构,副换热体为单筒结构;采用单流程热交换原理,存在的问题:体积较大,烟囱在炉顶上,安装不方便,排烟温度偏高,节能尚有潜力;
2、喷流式热风炉,换热体由5~6个圆筒构成,采用气流喷射热交换原理,主要问题是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动力消耗较大,使用寿命不及直流式热风炉;
3、套筒空气多回程式热风炉,由4~8个筒套装而成,流程阻力系数较大,降低动力消耗有一定的难度,内筒体比较容易受到损坏;
4、双逆流耐用高效热风炉,采用双逆流热交换原理,与其他筒式热风炉一样较难向中大型方向发展,大型化会带来运输上的困难;
此外还有不属于筒式热风炉的立管式和列管式热风炉,其优点是容易大型化,存在的问题是传热系数小,耗用材料多,造价较高,动力消耗相对较大,清灰有一定的难度。
现有热风炉存在的缺点:在高效节能的同时,不能兼顾成本和使用寿命,耐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热风炉的不能兼顾节能高效、成本和长寿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节约材料、成本低、使用寿命较长的立式幅板式热风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式幅板式热风炉,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下部为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为炉栅,所述炉栅的下部为灰坑,所述炉栅上方为炉膛,炉膛的上方为高温烟流辐射区,所述换热体的上部为导烟管组,所述导烟管组的上部为顶罩和顶盖,所述换热体的中部空腔为烟气通道,所述换热体的环形壁的外侧为环形热风道,所述环形热风道外部为环形壁烟道,所述环形壁烟道的外部为环形冷风道,所述环形热风道、环形壁烟道和环形冷风道相互隔离,在所述换热体的环形壁外设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幅式风道,所述幅式风道设有通风间隙,所述幅式风道作辐射状配置,所述幅式风道的通风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即截面积随着改变,所述幅式风道与所述环形热风道连通;
所述导烟管组包括导烟管和空气道,所述导烟管分别于烟气通道和环形壁烟道连通,所述空气道分别于环形冷风道和环形热风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炉膛下方设置烟尘沉降室。
再进一步,所述炉膛与煤预热道连通,所述煤预热道与煤斗连通。
所述导烟管呈扇形,所述空气道呈三角状。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采用幅式风道可以提高换热体以内的传热空间的利用率,并可以缩短主换热流程和缩小热风炉的体积,换热流程的缩短为提高空气流速创造了条件;采用环形热风道和变截面的幅式风道组合形成的变风速复合风道,可以实现高温高流速,低温低流速和平均相对高流速的强化传热效果,可以缩小传热面积并降低换热体高温工作区的温度;采用变截面(变风速)的幅式风道的结果是:热风炉的体积变小,材料节约,造价降低,使用寿命提高,且能保持较低的动力消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节能高效,且具有低成本,较长使用寿命;2、附设的烟尘沉降室,可以降低烟尘排放浓度;3、设置煤预热通道,可以解决手烧炉阵发性黑烟问题,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立式幅板式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烟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复合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半部分为底部幅式风道示意,有半部分为顶部幅式风道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立式幅板式热风炉,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下部为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为炉栅6,所述炉栅6的下部为灰坑5,所述炉栅6上方为炉膛11,炉膛11的上方为高温烟流辐射区,所述换热体的上部为导烟管组17,所述导烟管组17的上部为顶罩18和顶盖19,所述换热体的中部空腔为烟气通道,所述换热体的环形壁13的外侧为环形热风道14,所述环形热风道14外部为环形壁烟道15,所述环形壁烟道15的外部为环形冷风道16,所述环形热风道14、环形壁烟道15和环形冷风道16相互隔离,在所述换热体的环形壁外设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幅式风道12,所述幅式风道12设有通风间隙,所述幅式风道作辐射状配置,所述幅式风道12的通风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即截面积随着改变,所述幅式风道13与所述环形热风道14连通;
所述导烟管组17包括导烟管20和空气道21,所述导烟管20分别于烟气通道和环形壁烟道15连通,所述环形壁烟道的下方设有出烟口8,所述空气道21分别于环形冷风道16和环形热风道14连通,所述环形热风道14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连祥;胡景川,未经季连祥;胡景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