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作隔离带繁制玉米种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417.5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檀国庆;闫加利;黄庭君;夏远峰;吴凤新;刘兴二;任启彪;程守志;邢跃先;于铁;藏宏图;蔡鑫茹;王玉贞;孙志超;赵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361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不育 玉米 杂交种 隔离带 玉米种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作隔离带繁制玉米种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据统计,全国每年玉米种子用量约12.5亿公斤,玉米繁种面积约450万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315.1998《玉米杂交种繁制制种技术规程》,为防止外来花粉污染,种子繁制一般采用空间、时间、屏障等方式设置隔离,以保证种子纯度。实践中,玉米制种一般采用高粱、大豆等非玉米作物设置150~300米的隔离区。隔离带的宽度影响玉米制种质量,同时影响玉米种子的繁制成本与销售价格。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商品玉米与高粱、大豆收入差距加大,制种隔离带成本逐年提高。一般来说,玉米制种区隔离带面积约占制种面积的5-10%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玉米种子隔离带成本约0.15-0.20元,以繁制12.5亿公斤玉米种子计算,每年隔离带费用的花销约2亿元。近年来,制种基地农民为降低制种成本,以牺牲隔离带合格率为代价,大肆缩减隔离带宽度,导致种子繁制隔离带合格率不断下降,极大地威胁着种子繁制质量,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繁制隔离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作隔离带繁制玉米种子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繁制玉米种子的方法,其是以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作为制种田隔离带,在该制种田中繁制玉米种。
前述的方法,在隔离带中种植与制种田相同的父本和隔离带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
前述的方法,其中与制种田邻接的隔离带一侧父本与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按行比1∶6间种,隔离带中间区父本与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按行比1∶4或1∶5间种,远离制种田的隔离带一侧父本与胞质不育杂交种按行比1∶8-12间种。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繁制不育杂交种的母本为雄性胞质高度不育,父本为不具有恢复性的自交系。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带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与制种田母本远缘。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带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植株高于制种田母本。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带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与制种田母本熟期相近,或通过错期播种使两者能够在相同期间授粉。
前述的方法,其中父本分两期或多期播种,使父本提供的花粉时间能够覆盖母本及隔离带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的授粉期。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带宽为150~250米。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的不育率为99.9%以上。
本发明中,在利用胞质不育杂交种作繁制玉米种子隔离带的前一年繁制胞质不育杂交种种子。胞质不育杂交种的繁制,其母本必须是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到99.9%以上,这样繁制胞质不育杂交种时,母本不用人工去雄,父本为后代不具有恢复性的自交系,父、母本杂交,繁制不育杂交种种子,以备下一年作隔离带时使用。不育杂交种的种子质量要求较普通杂交种更高,制种过程要求更加规范、严格,如管理不到位,有出现可育杂株的可能。用作隔离带的胞质不育玉米杂交种的不育率应达到99.9%以上。因生物、机械混杂等原因,胞质不育杂交种中可能混有少量的可育株,应在花期 前及时去除,以保证制种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