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丝黑穗病玉米的辅助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406.7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檀国庆;邢跃先;徐明良;夏远峰;吴凤新;蔡鑫茹;赵晶;孙志超;晁青;才卓;赵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36100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穗病 玉米 辅助 育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 种抗丝黑穗病玉米的辅助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玉米病害,我国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分 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与西南山区等春玉米区。2002年东北地区玉 米丝黑穗病大发生,平均发病率10%-15%,严重地块达70%-80%, 随着该病害的频繁发生,其危害日益严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其病原菌为 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以破坏雄穗和雌穗正常结 构,组织变为黑色粉状物的症状为主的系统病害。病原菌以冬孢子散 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 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的侵染源。种子表 面带菌虽可传病,但其侵染率极低,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玉米丝 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到 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春玉米区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播 种,个别早的地区在4月3日开始播种。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条件下, 土壤温度是决定出苗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大于7℃,种子 萌发;一般地,土壤温度为16-18℃时出苗需要10天,土壤温度为 10-13℃,出苗则需要18-20天,土壤温度为21℃时,只需要5-6天 就可以出苗。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一叶 期,也就是从种子萌发到出苗期,因此,在自然条件下,丝黑穗病发 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温度,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 范》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鉴定技术规范,目前,丝黑穗病接种只 有一种菌土覆盖法,即在播种时(通常为沟播或穴播),在种子上撒 0.1%菌土,其它程序与普通播种方法一样,品种抗病性鉴定采用的常 规接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中菌丝量,提高菌丝侵染程度,促进 植株发病。这种接菌鉴定技术,操作不精细,种子周围菌丝量不一致, 不能控制温度和湿度,抗性鉴定精准度差。此外,鉴定材料出苗后又 可分为感病植株、带菌植株和抗病植株,带菌植株是指玉米被丝黑穗 病菌侵染,但不表现任何症状,与未被侵染的正常植株相同。这部分 植株在以前的常规的鉴定技术方法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抗病植株,给 后期抗丝黑穗病玉米的育种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丝黑穗病玉米的辅助育种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抗丝黑穗病玉米的辅助育种 方法,主要采用了育秧盘育苗接菌、通过幼苗移栽、成活后植株少浇 水人为抑制其生长发育的三项措施促进丝黑穗病菌侵染植株,提高发 病率,以辅助选育抗病株。具体为:将玉米种播种于盛有菌土的育秧 盘中进行培育,菌土中含有0.1-0.3%丝轴黑粉菌的菌粉,待幼苗长至 4-6片叶时移栽到鉴定圃继续培养,移栽成活后,控制浇水量,待幼 苗长至10-12片叶以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鉴定 出抗病株,确定抗病级别。
前述的方法,其中育秧盘内盛有的菌土量为其体积的6/7-7/9。
前述的方法,其中菌土中菌粉的含量为0.1-0.3%。
前述的方法,播种深度为菌土下1.5-2.5cm。
前述的方法,芽期土壤湿度控制在60-70%,土壤温度为10-15℃; 出苗后至幼苗长至4-6片叶时,土壤温度为20-25℃,土壤湿度控制在 50-60%。
前述的方法,其中将幼苗移栽到鉴定圃时,充分浇水,移栽苗成 活后,控制浇水量,少浇水,在干旱条件下幼苗生长相对缓慢,菌丝 有充足的时间在穗分化前进入花器原始体,促使带菌植株发病,待幼 苗长至10-12片叶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鉴定 出抗病株,确定抗病级别。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在育种前期采用育秧盘育苗,可通过人工控制培养条件, 使菌丝侵染种子的机会相同、侵染种子的程度相同,确保对后期抗病 株的鉴定更精准。
(2)待幼苗长至4-6片叶后移栽到鉴定圃,同时在移栽后进行干 旱处理,打破植株的正常生长条件,保证带菌植株能够充分发病。
(3)与现有的常规接菌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使植株 发病率提高30-50%,使得菌丝侵染但没有发病的带菌植株表现出感病 症状,达到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对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