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净化装置、排气系统和锁状连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0242.8 | 申请日: | 2010-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夫冈·道茨;迈克尔·克劳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F16L2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德国埃斯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净化 装置 排气 系统 连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用于机动车辆的内燃机排气系统的废气净化装置。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置有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排气系统和一种用于所 述排气系统或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锁状连合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排气系统通常含有多个废气净化装置,例如催化转化器、粒子 过滤器等等。装备以上废气净化装置的内燃机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需要更 换或维护上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元件。例如,粒子过滤器会逐渐被不可燃 烧的残留物阻塞。类似地,催化转化器也将“磨损”。为了使单独的净化元 件能够更换,各废气净化装置的外壳部分可以通过快速紧固装置固定到邻近 的外壳部分。通过松开这些快速紧固装置,一个位于另两个外壳部分之间的 外壳部分得以在垂直于外壳的纵向方向上进行拆卸。通过这种方式,待维护 或替换的净化元件即可方便获得。之后通过快速紧固装置又可以在垂直于外 壳的纵向方向上进行组装。为了连接管状元件,例如锁状连合装置可被当作 一种快速紧固装置使用,其特点是生产经济和操作简单。这种锁状连合频繁 出现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的各个夹具以及另一方面的连接到所述夹具的外壳 部分具有相对较大的制造公差。这种类型的制造公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 例如密封的方式进行抵消。然而,制造公差经常导致密封的不均匀载荷,其 结果是密封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变得泄漏。如果发生泄漏,污染物质将不符合 要求地排放到环境中,邻近组件的热负荷也会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改进的废气净化装置或排气系 统和与其配合的锁状连合,其优点在于具有相对低廉的价格并且额外保证了 锁状连合具有相对较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上述问题通过多个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得以解决。各个优 选实施例将体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内容:在两个通过锁状连合可释放地连接的管状元件上 各设置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瓶颈环,其中两个瓶颈环在彼此相对的侧毗邻 一个共同的密封环,且在两个相对远离侧的相应的夹具均通过一个独立的环 状元件支撑自身。此种类型的瓶颈环由于具有相对的紧公差因此能够相对经 济性地加工到管状元件上。另外,所述环状元件由于具有相对的紧公差也可 以独立于管状元件相对经济性地生产。因此,在相对均称或均匀的负载作用 于密封环的情况下,锁状连合内部存在相对的紧公差。这有利于密封环及锁 状连合的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尽管采用所述的锁状连合还需要使用多个部 件并将其组装在一起,但是本设计能够相对经济的实现,同时可以保持明显 更紧的公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环状元件可以一种特定方式固定到各自的管 状元件上,即环状元件在远离密封环的一侧毗邻管状元件的相应瓶颈环。为 此,在环状元件仍然处于装配位置时,通过将环状元件固定到管状元件上, 可简化拆卸和随后的重新组装过程。合适的固定可以经济地实现,例如通过 焊接或软焊连接,优选采用点焊或点软焊方式。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瓶颈环可以各包括一个扁平接触面, 通过此接触面与密封环扁平接触。通过两个瓶颈环和密封环的这种扁平接触 方式,在夹具作用下产生的轴向压缩力得以分布于大面积上,其结果是密封 环作为整体承受了相对较小和均匀的负荷。另一方面,这加强了密封效果, 且提高了密封环的耐久性。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密封环可以内侧沿径向设置一个圆周方向上 的圆周保护环。密封环可以通过此保护环防止例如管状元件内流动的高温废 气,同样也能增加密封环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锁状连合的使用寿命。
更多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相应的附 图标记说明。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提到的下文仍将要解释各项特征并不仅限于以陈述 的各种组合方式运用,还可以以其它组合方式运用或单独运用,这都没有超 出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之后的说明书中 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唯一的图1显示的是废气净化装置内的排气系统在锁状连合区域的高 度简化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未经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