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的减压斥动分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0028.2 | 申请日: | 201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乾伟 |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 地址: | 31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减压 斥动分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紧急保护装置即断路器的动触头及其 配合组件,具体是一种通过减压以相对增大斥动力的分断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系统,在短路故障电流发 生时,切断电源得以保护。沿用多年的断路器为单断点形式,无 论单极还是多极断路器,均有五连杆型的操作机构对触点施加的 终压力,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克服终压 力使动、静触头分离,然而这一分离受机头施加的终压力的压制, 只能使动静触头上的两个触点产生一个缝隙,引起了电弧的发生, 因连杆机构动作过程,燃弧时间长,造成触点的电蚀损耗,降低 了使用寿命,甚至报废。为减少这一损耗,一直以来是靠灭弧室 吸弧力的作用下将电弧吸入栅片并被分割成短弧而熄灭。另一方 面,还需等待机头跳开后,动触头上的终压力全解脱,动、静触 头才能有效脱离。也就是说短路故障发生时,动、静触点因电动 斥力与弹簧的共合作用下,产生触跳,发生电弧,需等待5毫秒 后操作机构开始分离动作,这时触跳和电弧才停止。显然,这就 暴露出一般断路器的动触头有分断能力低、灵敏度差和使用寿命 短的不足。
CN101320659A公开了上海电科所的“塑壳断路器的旋转双 断点结构”技术,以解决断路器动触头的高分断能力问题,应该 说是一种另劈蹊径的有益尝试,但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经检索和市场调查,未发现有单断点形式解决断路器动触头 高分断能力的新方案的报导和实物面市。
为此,本申请人试图从减小终压力着手,并且在产生短路电 流引起的电动斥力时,不受机头施加的终压力的制约,动、静触 头立即分离至使电弧熄灭的有效距离,在提高分断灵敏度的同时, 减小电弧对触点的电蚀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一种由短路故障电流引 起的电动斥力驱动动、静触头快速分离、减少电弧对触点电蚀损 耗的单断点的断路器减压斥动分离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断路器的减压斥动分断 装置,包括动触头、触点、动触头的转动轴等,动触头与弹簧位 于中间,该两者的两侧由内到外依次有内支架、减压杆和连杆A、 外支架、锁扣板和连杆B、C及最外层的挡板,其中的内支架、 连杆A、锁扣、连杆B、C和挡板在两侧对称分布,结构相同, 减压杆和外支架是成型件,动触头与紧贴其两侧的内支架由铆钉 铆合,内支架上开有轴A的槽形轴孔A,轴A将两侧的内支架和 连杆A的一端和弹簧的一端串连在一起,轴B为短轴,两侧各一 条,各自串接同侧的外支架、连杆A的另一端和内支架,轴C 将外支架、两条减压杆的上部及弹簧的另一端串接在一起,该轴 C的槽形轴孔C开在外支架的中上部,轴D为动触头的转动轴, 位于外支架中下部,将锁扣板、外支架、减压杆和动触头串接在 一起,减压杆上开有槽形轴孔D和锁扣孔,锁扣板上有锁扣,轴 E为机头转动轴,位于外支架的偏右端,该轴E为两端头呈短圆 柱、中部呈方柱形的轴,动触头中右段上有磁轭,磁轭下方有磁 吸板及其支架,连杆B和连杆C两外端分别固定在挡板和外支架 上,两内端与断路器的拉杆串接,两挡板靠近轴C上方有压沿。
所说的挡板上有内支架的限位挡板。
所说的轴A紧靠外支架左侧的弧形边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动、静触头的分断灵敏度高,分断速度 快,燃弧时间短,触点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合拢状态正视)图。
图2为本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分离状态正视)图。
图3为本装置主要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断路器中本装置动、静触点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5为断路器中本装置动、静触点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6为断路器分闸时本装置所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外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锁扣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减压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乾伟,未经李乾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贴片式丝状保险丝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压敏电阻电极用导电铜浆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