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干熄焦装置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9694.4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发;杨力;梁言;王丽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中元煤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06山西省太原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干熄焦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熄焦装置及其工艺,尤其是一种包括连接管、阀门、熄焦罐座、接熄 焦罐和罐车的用于干熄焦的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背景
干熄焦是指向装有高温焦炭(约1050℃)的密闭干熄炉内通入循环的气体载热体,逐步 置换高温焦炭的热量而将其降温至约200℃左右,同时将气体载热体加热到800~950℃的过 程。20世纪30年代,开发了多室式、罐式、槽型式和火管式等干熄焦装置及其工艺。
2002年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国际申请了一种“干熄焦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并于2005 年公开,公开号为CN1694943A。该装置及方法是由冷却室和其上部的前置室构成熄焦塔,从 前置室的上方装入高温焦炭,向前置室中吹入空气或者蒸汽,以惰性气体作为介质在上述冷 却室内吸收高温焦炭具有的显热,并用废热锅炉回收惰性气体携带的热量。在该干熄焦方法 中,通过调整吹入上述前置室中的空气或者蒸汽量,使回收蒸气量保持为恒定,使循环气体 中的可燃性气体成分及氧成分保持为最小量,以防止锅炉管材的热破损、热回收效率的降低 和循环气体通气阻力的增大,同时可使显热回收量形成最大化。该专利采用的熄焦设备是熄 焦塔,需要配套复杂的提升框架输入设备。
公开号为CN1084545A的一种“干熄焦室”的发明专利,该装置包括竖式熄焦室、装料装 置、气体分配装置和卸料设备几部分组成,而竖式熄焦室的机构主要分为预存段,冷却段, 风帽和卸料锥段斜烟道几部分。温度约1050℃的高温焦炭由装料装置装入预存段,运行中进 入冷却段。冷却后的焦炭经卸料锥段,由卸料设备卸出。冷却用的气体经气体分配装置风帽 进入冷却段冷却热焦炭,然后经斜烟道排除。冷却气体可以是CO2、N2等惰性气体。该专利采 用竖式熄焦室作为熄焦设备,其工艺过程是高温焦炭从熄焦室顶部装入,经冷却后从熄焦室 底部由卸料设备卸出。
公开号为CN87102637A,名称为“干法熄焦设备”的德国发明专利,该干法熄焦设备有 一个炉身,炉身上有带装焦口的前置炉膛,前置炉膛下面是消火室,其下部有出焦口和惰性 气体入口,炉身上设有与前置炉膛相连的惰性气体出口,前置炉膛中设有作为焦炭料堆边界 的外壳,外壳与前置炉膛壁在惰性气体出口处形成一个环形腔作为惰性气体通道,惰性气体 冷却和除尘后重新供往惰性气体入口。环形腔设计成复燃室,在焦炭料堆上面从前置炉膛引 出的气体导管与空气进气管交错地通入复燃室;环形腔壁上设有冷却水管道等构成。
上述现有干熄焦设备主要采用单台大型熄焦槽,需要配套提升框架等复杂设备,投资比 较大;更重要的是焦炭在接焦罐输入熄焦槽的过程中产生烟尘外泄,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 成了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干熄焦装置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干熄焦装置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干熄焦装置及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干熄焦装置及 其工艺。
本发明组合式干熄焦装置,包括连接管、熄焦罐座、接熄焦罐以及罐车。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接熄焦罐和与其相应的固定熄焦罐座底和可上下移动的熄焦罐座 盖;
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上的与接熄焦罐相应的罐车;
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上的进气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接熄焦罐和低温介质总管相连通;
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出气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接熄焦罐和高温介质总管相连通;
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出气管和其下一个进气管以及最后一个出气管与第一个进气管之 间由罐座连接管相连通;
设置有N2气总管通过稳定清扫管与接熄焦罐相连通。
上述熄焦装置所述的接熄焦罐是并列设置的,在其接熄焦罐内的底部设置有翻板式网状 底板,底端设置有罐底承插口,顶端设置有罐顶承插口,罐体上设置有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中元煤洁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中元煤洁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9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临界水条件下煤制甲烷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含相变微胶囊的液态金属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