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8842.0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旺;林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3/00 | 分类号: | C23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生产线 | ||
1.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包括除磷装置总管线路,成型轨道,提升机,送料机构,脱脂槽,化学脱脂槽,水洗槽,交接槽,除磷槽,另一水洗槽,浸防锈油槽,沥油槽,卸料机构,天车,另一天车,天车轨道,其特征在于:生产线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成型轨道(1),提升机(2),送料机构(3),脱脂槽(4),化学脱脂槽(5),水洗槽(6),交接槽(7),除磷槽(8),另一水洗槽(9),浸防锈油槽(10),沥油槽(11),卸料机构(12);生产线四周设有支架(15)固定,并在左右两端的支架(15)间设有天车轨道(14),天车轨道(14)上设有天车(13)和另一天车(53);所述化学脱脂槽(5)的后侧还设有过滤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轨道由滑道(17)和传动轨道(18)组成;滑道(17)的一侧为传动轨道(18),传动轨道(18)由上轨(19)和下轨(20)组成,上轨(19)和下轨(20)上分别设有一排导向装置(21),导向装置底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上轨(19)和下轨(20)上,并且还通过弹簧(22)连接上轨(19)和下轨(20),弹簧(22)与导向装置(21)的夹角处还设有固定螺母(23);导向装置(21)顶部还设有导向轮(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机(2)由链轮传动装置(25),传动电机(26),升降台(27),工作台(28),变速箱(29),组成;链轮传动装置(25)通过变速箱(29)连接传动电机(26),变速箱(29)与传动电机(26)通过固定板固定于链轮传动装置(25)的箱体顶端,并且该链轮传动装置(25)贯穿升降台(27),该升降台(27)连接链轮驱动装置(25)上的支撑链(31);升降台(27)台面两端通过回转轴(30)连接工作台(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另一水洗槽(9)的正中设有两块挡板,左侧挡板(32)上平面略低于水洗槽(6)高度,下平面与水洗槽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右侧挡板(33)上平面与水洗槽(6)高度相同,下平面略高于水洗槽(6)底面,两挡板之间留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机构由油泵(34),翻斗(35),钓抓机构(36),支座(37)组成;油泵(34)通过伸缩连杆(38)连接翻斗(35)底部,翻斗(35)后侧设有一组钓抓机构(36),翻斗(35)顶部通过固定板(39)并采用铰链方式连接支座(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磷装置总管线路(41),另一进水管(42),出水管(43),防锈油管(44),除磷液管(45),化学脱脂液管(46)组成;进水管(41)分三路分别连接脱脂槽(4),水洗槽(6)和另一水洗槽(9)的进水口,并且在进水管(41)的管路上连接风泵(48);出水管(43)分七路分别连接脱脂槽(4),过滤槽(16),水洗槽(6),除磷槽(8),另一水洗槽(9),浸防锈油槽(10),沥油槽(11)的出水口,并且在出水管(43)的管路上设风泵(47);另一进水管(41)分三路分别连接脱脂槽(4),水洗槽(6)和除磷槽(8)的蒸汽进口,在管路上设有风泵(49),并且在另一进水管(42)与每个槽体之间设有加热器阀(51);除磷液管(45),化学脱脂液管(46),防锈剂管(44)分别连接除磷槽(6),化学脱脂槽(5),浸防锈油槽(10)的加料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除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脱脂槽(5)还通过管道连接过滤槽(16),再经过滤槽(16)通过脱脂槽循环泵(50)接回化学脱脂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8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