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灯源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8581.2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7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贤;林俊仁;谭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9/00;F21V17/00;F21V1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文莱达鲁萨兰*** | 国省代码: | 文莱达鲁萨兰国;B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外观近似灯泡并可容置控制模块电路的发光二极管灯源。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耐震、反应快、适合量产等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光源。一般来说,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据以产生足够的光线强度。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但也带来散热的问题。举例来说,发光二极管于运行中产生的热能若未能及时散逸出去,将使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并减少使用寿命。
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其散热构件通常具有多个用以散热的鳍片,且上述多个鳍片常常需要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以求能达到较高的散热效率。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多个鳍片常常占据较大空间,且若要求多个鳍片紧贴于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将对照明装置的空间利用造成限制。
此外,若要将控制电路一并容置于照明装置中,则照明装置往往需要考虑控制电路的受热问题,而不易做成类似灯泡的外观形状。如此一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可能因为无法搭配灯座套筒或者装置灯泡的载具的尺寸,以至于无法任意替换传统的灯泡。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使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不限于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并且,如何减少控制电路受热,使其可容置于照明装置,成为现在以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的设计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减少控制模块电路的受热,使控制模块电路能容置于发光二极管灯源中。并且,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做成近似灯泡的外观形装,使其可以任意替换传统的灯泡。
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灯源,包含控制模块电路、外壳、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外壳包含顶面及侧壁,用以容置控制模块电路。能量转换构件包含基板、基板固定件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位于基板上,基板与基板固定件连接,且基板固定件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能量转换构件的基板与基板固定件位于平坦部的上,延伸部位于外壳中并向一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接触部。控制模块电路位于能量转换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
于实际应用中,散热构件具有容置空间,接触部容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多个鳍片接触,且热导管贯穿控制模块电路。此外,散热构件可具有第一散热部以及第二散热部,且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形成所述的容置空间。其中,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可以至少一螺丝互相锁固,使接触部固定于容置空间。另外,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可以至少一卡勾互相卡持,使接触部固定于容置空间。
再者,于实际应用中,其中外壳更包含底面,且散热构件可包含至少一锁固孔,用以搭配至少一螺丝锁固散热构件于底面。此外,散热构件与电路容置构件的底面可以至少一卡勾卡持。以及,延伸部包覆绝热套管,用以减少热导管于外壳中放热。此外,顶面可为均光器,用以扩散能量转换构件产生的光能。
另外,于实际应用中,外壳还容置连接器,连接器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提供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在此,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可包含灯座,连接器与灯座电性连接,且灯座适于安装在灯座套筒并用以耦接外部电源。此外,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具有外观形状,且外观形状近似于灯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灯源具有固定结构外观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并可充分利用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空间。特别的是,控制电路可设置于能量转换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并且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安装于一般的灯座套筒,用以替换传统的灯泡。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剖面图。
图3A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散热构件的立体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散热构件的立体视图。
图4A为发光二极管灯源的能量转换构件及载台的俯视图。
图4B为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沿图4A中线Z-Z的剖面图。
图5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
图6为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协调流量计的测量子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桥梁安全健康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