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8521.0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华;苏世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陈永秀;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甲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位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与白血病发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人们试图努力寻找新的高效甲醛吸附剂,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室内甲醛严重污染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疏松多孔材料作为甲醛吸附剂,活性炭及其化学活化体的研究最为深入,甲醛吸附剂分为物理吸附剂和化学吸附剂。物理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硝酸改性活性炭、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炭、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特点是吸附速率快;化学吸附剂是在物理吸附剂中加入化学物质,如王淑琴等(王淑琴,樊学娟,环境科学与技术,第29卷,第8期,第39-40页)报道了在活性炭中加入碳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改变了活性炭的酸碱性,激发了其表面能量,而亚硫酸氢钠的加入可使甲醛发生反应生成a-羟基磺酸钠,使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机理发生变化,即由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为主,同时伴随有物理吸附的复合吸附,使吸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达到彻底清除甲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工艺步骤较为简单、成本价廉、易于再生,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甲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过氧化氢溶液;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颗粒状活性炭的容器内,搅拌,浸渍;
3)将浸渍后的活性炭过滤,晾干,烘干,得到一种外观疏松、充分膨胀,孔径进一步细分、结构高度发达、比表面积扩大的甲醛吸附剂。
所述氧化氢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为3%~30%。
所述活性炭与过氧化氢的体积比可为1∶(2.5~5);所述浸渍的时间可为2~4h。
所述烘干的温度可为105~120℃,烘干的时间可为1.5~3h。
由于采用过氧化氢改性后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充分膨胀,孔隙结构高度发达、比表面积扩大,对甲醛等有毒气体不仅具有吸附性能好,吸附量大,且吸附速率高,穿透时间长,每克产品可吸附甲醛12~99mg;而且更重要的是,过氧化氢被还原后的产物为水,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吸附甲醛气体达到饱和后,经烘干再生后可以循环利用,是一种极具广阔市场开发前景的高效吸附剂,可广泛用于室内、装饰材料、公共场所、汽车、影剧院、飞机、厨房等有甲醛释放的场所,也可应用于军队防毒面具过滤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将500g颗粒状活性炭倒入容器内,室温下于通风橱内缓慢加入3%过氧化氢(分析纯)溶液,颗粒状活性炭与过氧化氢体积比为1∶2.5,搅拌均匀,经2h充分浸渍,待反应完全后,滤去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搪瓷盘中晾干,而后放入烘箱内,于105℃烘干3h,取出产品,即得到外观疏松、充分膨胀、孔径进一步细分、结构高度发达、比表面积扩大的高效吸附剂。
(2)称取上述改性后的产品1.00g于培养皿中,置于一个封闭的饱和甲醛气氛中,静态让其充分吸收甲醛,经吸附4h后取出,立即转移到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浸泡12h,用定性滤纸于玻璃漏斗中过滤,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合并滤液并定容至50ml,滤液经过稀释50倍后,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分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并与已知甲醛标准工作曲线对照,得出上述产品对甲醛吸附量为:每克产品吸附甲醛12mg。而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量为每克活性炭吸附甲醛5mg。
实施例2,3
同实施例1的操作方法,活性炭与过氧化氢体积比为1∶5,过氧化氢溶液改为6%、9%以及静态吸附饱和甲醛气氛改为12h、18h,用乙酰丙酮分光分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并于已知甲醛标准工作曲线对照,得出上述产品对甲醛吸附量为每克产品分别吸附甲醛22mg、28mg。
实施例4,5
同实施例1的操作方法,仅将过氧化氢溶液改为12%、15%以及静态吸附饱和甲醛气氛改为24h、32h,用乙酰丙酮分光分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并于已知甲醛标准工作曲线对照,得出上述产品对甲醛吸附量为:每克产品分别吸附甲醛31mg、35mg。
实施例6,7
同实施例1的操作方法,仅将过氧化氢溶液改为20%、25%以及静态吸附饱和甲醛气氛改为40h、48h,用乙酰丙酮分光分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并于已知甲醛标准工作曲线对照,得出上述产品对甲醛吸附量为:每克产品分别吸附甲醛41mg、48mg。
实施例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剂及其用于氧化脱除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正极造粒成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