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改性钛酸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707.4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涛;王茹英;杨文胜;何立强;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153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钛酸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改性钛酸锂的制备方法,属于一种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尖晶石钛酸锂材料在锂插入脱出过程中,晶格常数变化小于1%, 具有“零应变”的特点,而且其嵌锂电位较高为1.55V(vs Li/Li+), 不会析出金属锂,而且高于一般电解液的还原电位,不形成SEI膜, 因此具有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的优点。但是钛酸锂为白色绝缘体, 本征导电性能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倍率性能。
目前的主要改性方法有:(1)减小颗粒尺寸,使钛酸锂颗粒纳米 化,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2)阳离子和阴离子掺杂,引入自由电 子或电子空穴,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能力;(3)引入高导电相碳、银、 铜等。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 利号:ZL200610063612.0),包括以下步骤:一、按比例将27.5-24.75 wt%无机锂盐、72.5-65.25wt%二氧化钛、1-10wt%的纳米碳包覆材料 或大于0-10wt%掺杂改性剂,用高速搅拌或球磨分散2至40小时制 得复合钛酸锂前驱体混合物;二、将上述混合物分散于有机溶剂乙醇 或丙酮中,采用瞬态干燥方法制得分散粉体;三、将分散粉体在500 至950℃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4至40小时;四、自然冷却至150℃以 下,进行粉碎和筛分。
上述制备方法的缺点是使用了有机溶剂,使生产成本增加、工艺 复杂,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改善钛酸锂材料的循环 性能和倍率性能,并且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环保无污染,适用于工 业化生产的一种碳改性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下述各原料:
锐钛型二氧化钛:100
碳酸锂: 35-45
包覆用有机碳源:0.1-10
掺杂用无机碳源:0.1-12.8;
上述包覆用有机碳源和掺杂用无机碳源的重量份数比是按所含 碳计算的;
(2)将上述第(1)步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均匀粉碎后,在氮气保 护下,进行第1次煅烧,煅烧温度为550-650℃,煅烧时间为2-20 小时,得到预烧产物;
(3)将上述预烧产物机械混合粉碎后,在氮气保护下,再进行 第2次高温煅烧,煅烧温度为700-900℃,煅烧时间为2-30小时, 将煅烧后所得产物机械粉碎后过200目筛得到碳改性的钛酸锂。
所述包覆用有机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
所述掺杂用无机碳源为导电石墨、碳纳米管、乙炔黑中的一种或 两种。
本发明采用两步高温煅烧,而且煅烧前后都进行机械混合粉碎, 保证了制备材料的均一性和高性能。
本发明不添加水、乙二醇和酒精等溶剂,为纯固相合成。
本发明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以锰 酸锂材料作为正极组装成圆柱形14500电池,采用锰酸锂过量,按照 碳改性钛酸锂计,其首次充电比容量>165mAh/g,放电比容量>150 mAh/g,循环性能优异,而且其10C倍率放电比容量大于120mAh/g, 远高于纯钛酸锂对照品的70mAh/g左右,倍率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其振实密度为0.8-1.5g/cm3,比表面积为0.1-10m2/g,压实密度为 1.8-2.5g/cm3,粘接性能良好,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兼具有机碳源包覆和导电石墨 等无机碳源掺杂的双重协同改性,而且是同时进行。
(2)本发明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循环性能优异。
(3)本发明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倍率性能良好。
(4)本发明制备过程无乙醇等有机溶剂和水,环保无污染,产 率高,工艺简单,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和纯钛酸锂对照品 的SEM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改性钛酸锂和纯钛酸锂对照品 的XRD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7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隔离器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用于制备钴-氧化锌费-托催化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