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酚制备二氢香豆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7364.1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贾卫民;曹洪梅;苏安琪;王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311/20 | 分类号: | C07D31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二氢香豆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酚制备二氢香豆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氢香豆素又称苯并二氢吡喃酮,具有甜润的草香香气,伴有甘草、 桂皮、焦糖似的香韵;可作为香豆素的代替品(香豆素在食品中已被限 制使用),主要用于调配豆香、果香、肉桂等食用香精;是一类重要的香 料和精细化学品。
目前合成二氢香豆素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香豆素为原料 催化氢化合成,另一种是以苯酚和丙烯酸为原料在无机酸或是路易斯酸 催化剂存在下合成;这两种方法都直接或是间接的用到了酚类化合物, 而含酚废水在工业上较难处理,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不符合绿色化学 发展的要求。后来John等人报道了以环己酮与丙酸低碳酯为原料经环合 脱氢制得,但该方法脱氢要求高温、高压,条件较为苛刻,不符合环境 友好生产的要求;且该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氢不完全,总会有 一定量的香豆素存在,很难得到符合标准的产品。1995年Stephan报道 了过氧三氟乙酸氧化1-茚酮制备二氢香豆素,该方法中过氧三氟乙酸不 稳定、难制备、价格昂贵,反应后生成的有机酸也不易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酚制备二氢香豆素的方 法,避免工业上含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 以双氧水为绿色氧化剂,符合绿色化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以肉桂酸为原料经加氢、氯化、酰化以及Baeyer-Villiger氧化所 用的化学反应即得二氢香豆素。
一种无酚制备二氢香豆素的方法的反应式如附图1所示,图中1表 示苯丙酸的合成,2表示苯丙酰氯的合成,3表示1-茚酮的合成,4表示 最终的二氢香豆素的合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无酚制备二氢香豆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苯丙酸的合成
在高压釜中加入无水乙醇、肉桂酸和催化剂Raney Ni,温度控制 在80℃、压力在2~5MPa下加氢,至不再吸氢停止反应,冷却后滤除催 化剂Raney Ni,回收乙醇,得中间产物苯丙酸;
其中无水乙醇、肉桂酸和Raney Ni的添加比例按无水乙醇∶肉桂酸∶ Raney Ni为12.5mL∶15.6g∶1g;
(2)、苯丙酰氯的合成
于带有机械搅拌、加料漏斗、温度计和带有鼓泡装置的回流冷凝管 的容器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苯丙酸,控温35℃左右,搅拌下滴加 氯化亚砜,控制滴加速率为3.3g/min,滴加约1h,滴加完毕后油浴加热 至回流2h,蒸馏回收过量的氯化亚砜,得中间产物苯丙酰氯;
(3)、1-茚酮的合成
于装有机械搅拌、加料漏斗、温度计和带有鼓泡装置的回流冷凝管 的四口容器中加入氯化铝和石油醚,缓慢滴加步骤(3)所得的苯丙酰氯, 控温20℃~30℃,控制滴加速率为1.8g/min,滴加约1.5h,滴加完毕 后油浴加热至回流1h反应结束,冷却至40℃;
冷却后将液体倒入盛有碎冰的容器中,用MTBE(甲基叔丁基醚)分 三次萃取后,合并有机层,水洗至中性,回收溶剂,剩余物减压蒸馏, 收集82℃~85℃/0.67kPa馏分,得中间产物1-茚酮;
其中氯化铝、石油醚和步骤(3)所得的苯丙酰氯的量按氯化铝∶石 油醚∶苯丙酰氯为1g∶5mL∶1.1g;
(4)、二氢香豆素的合成
于装有磁力搅拌、空气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步骤(3)所得 的1-茚酮和甲酸,搅拌加热至35℃后,加入过氧尿素,控制反应温度 35℃~40℃,8h后结束反应,冷却至30℃;
冷却后将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加水,分出上层油层,水层用甲苯 分三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的NaHCO3溶液洗至pH为8~8.5,再 水洗至中性后,水泵减压蒸馏回收甲苯,剩余物油泵减压蒸馏,收集馏 分98℃~100℃/0.67kPa,得最终产物二氢香豆素;
其中1-茚酮、甲酸和过氧尿素的量按1-茚酮∶甲酸∶过氧尿素为 1g∶6mL∶2.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O-MBR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 下一篇:放电雾化和催化协同水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