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7249.4 | 申请日: | 2010-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鹏;邹久朋;刘培启;代玉强;朱彻;刘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4C9/00 | 分类号: | B04C9/00;B04C5/08;B04C5/103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高杰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轴向 推进 水力 旋流器 | ||
1.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由介质预旋部分和水力旋流分离部分组成,介质预旋部分包括进料管(1),转动管轴(4),连接盘(13),旋转栅(14),上、下转动轴承(5、10),上、下轴承封盖(6、9),皮带轮(7),轴承支架(8),上、下转动密封(2、12)和上、下密封座(3、11);水力旋流分离部分包括旋流器耐磨衬里(15)、旋流器外壳(16)、防短路遮流罩(17)、轻质液导出口(18)、轻质液导出管(19)、对中支撑辐板(20)、轻质液导出罐(21)、轻质液出口管(22)以及重液和固体颗粒出口管(23),其特征在于:中心轴流进料的介质经由转动管轴(4)的末端敞口,不先自预旋就直接导入转动管轴(4)底端固装的旋转栅(14)中,进行外驱动动态预旋,在旋转栅(14)靠向旋流器腔一侧的外环圆周区域,设置了一圈可对旋流器外周介质产生轴向推进加速的结构,又在分离后逆向流动的轻质液导出口(18)的顶部和周向区,设置一个有一定轴向长度的防短路遮流罩(17)罩盖住轻质液导出口(18),并向旋流器的收缩增旋段方向做一定的轴向延伸遮挡,还在旋转栅(14)靠向旋流器腔一侧的端部、从旋转栅(14)中心到中径以上的区域,覆盖一个阻挡介质从轴向流出的旋转栅下端面挡流板(26);其中,旋转栅(14),包括旋转栅叶片(25),旋转栅上端面板(24)和旋转栅下端面挡流板(26),旋转栅叶片(25)安装在旋转栅上端面板(24)和旋转栅下端面挡流板(26)之间,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呈辐射状或弯曲辐射状均布,数量为2~16片;所述的对介质产生轴向推进加速的结构由2~16片轴向推进副叶片(27)组成,轴向推进副叶片(27)选用将旋转栅叶片(25)的外周下角的一小部分,在朝向外圆周和朝向旋流器内腔的方向,同时做径向和轴向加长延伸段,并使延伸段沿着转动方向,周向向后倾斜弯曲,或成逐渐倾斜弯曲的方式来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旋转栅叶片(25)是直叶片或弯曲辐射状叶片,直叶片按径向辐射安装或后掠一定角度安装;对于弯曲辐射状叶片,导流前缘略有后弯,边缘切线与旋转栅(14)径向的夹角α1在0~30°之间,介质流出的导流后缘采用强后弯形式,边缘切线与旋转栅(14)径向的夹角α2在20~8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轴向推进副叶片(27),其径向和轴向加长延伸段,相对于旋转栅(14)下端面 的轴向外伸长度在2~300mm之间,径向外伸尺寸在0~100mm之间,轴向推进副叶片(27)的宽度在2~100mm之间,厚度在0.5~15mm之间,其后弯倾斜角,即以底端缘斜面作切线,该切线与旋流器轴线之间的夹角β在5~8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旋转栅(14)的直径在30~1500mm之间,轴向长度在10~600mm之间,旋转栅叶片(25)的厚度在0.5~15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预旋与轴向推进式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防短路遮流罩(17)为上端面封闭、下端口敞开的筒形结构,直径为轻质液导出管(19)直径的1.05~4倍,筒长为筒直径的0.5~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2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