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低温试验箱冷井吸附除湿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6961.2 | 申请日: | 2010-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龙德中;何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哈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 地址: | 40003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试验 箱冷井 吸附 除湿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试验装置的控制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低温试验箱冷 井吸附除湿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试验装置的调节技术,大部分是通过冷热对抗来调节工作室的试 验温度,系统内主要执行机构为加热器和制冷蒸发器。然而,用户在做完低温 试验后,工作区内的温度很低,由于关闭了制冷蒸发器,当加热升温时,工作 区内潮湿的冷空气遇热后将液化成小水滴,在工作区和试验品上容易产生“凝 露”现象。“凝露”现象不但影响试验过程中测试的精度,还容易造成试验品的 电路短路,对试验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也有人采用专门的除湿器先对工作区内的潮湿冷空气进行除湿处理,虽然 能够到达理想的效果,但是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和控制的难度。
传统温度调节时的缺点:低温到高温的变化过程中,没有采用除湿控制, 使得在工作区和试验品上出现“凝露”现象,不但影响测试的精度,还容易造 成电路短路,对试验平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采用了除湿控制,往往也是配置单 独的除湿设备,又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和控制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低温试验箱冷井吸附除湿控制系统的控制方 法,运用试验箱内现有的各种设备,在低温到高温的控制过程中,只对控制方 式进行改进,由于制冷蒸发器具有制冷和除湿的双重功能,在加热过程中,通 过开启一定时间的制冷蒸发器来吸附工作区内潮湿的冷空气,保证了在升温过 程中工作区和试验品上不产生“凝露”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低温试验箱冷井吸 附除湿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试验箱内的立板,该立板将所述试验箱分为工作 区和调温区,所述工作区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 的输出端连接PLC的第一输入端,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PLC的第二输入端, 该PLC的制冷输出端连接有制冷系统,该PLC的加热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所 述加热器和制冷系统中的制冷蒸发器安装在所述试验箱的调温区内,其关键在 于:所述PLC内设置有:
用于开始冷井吸附除湿控制流程的装置;
用于获取设定温度值T的装置;
用于获取设定湿度值H的装置;
用于输出加热指令的装置;
当做完低温试验后需要升温时,系统便开始进入冷井吸附除湿控制流程, PLC作为中央控制处理器,自动获取系统预先设定的温度值T和湿度值H,该温 度值T为试验箱加热后所要达到的温度,该湿度值H为一个经验值,由技术人 员事先设定,在工作区中的空气湿度为H时,试验箱继续加热则不会发生“凝 露”现象,获取事先设定的工作参数后系统输出加热指令,所述加热器开始加 热。
用于读取当前湿度值h的装置;
用于判断当前湿度值h是否小于设定湿度值H的装置;
如果当前湿度值h大于或等于设定湿度值H:则
用于输出除湿指令的装置,启动所述制冷蒸发器工作;
返回所述用于读取当前湿度h的装置;
当加热器开始工作时,PLC则开始控制工作区内的湿度传感器工作,实时读 取工作区内的空气湿度值h,通过智能判断,当工作区内的湿度值h大于或等于 系统预先设定的湿度值H时,则PLC输出除湿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制冷蒸发器 工作,由于制冷蒸发器工作时吸附周围的热量,使得制冷蒸发器翅片上的温度 相对更低,当工作区内潮湿的冷空气流入制冷蒸发器时,潮湿空气吹拂到翅片 上,由于温度骤降,空气湿度相对饱和,多余的水分则凝结在制冷蒸发器的翅 片上面,“凝露”现象则发生在调温区中,通过制冷蒸发器的工作,在调温区内 产生一种冷井效应,由冷井对工作区内的潮湿空气进行吸附,使得工作区和试 验品上相对比较干燥,确保了测试的准确性,防止了因为“凝露”而造成的电 路短路现象。除湿过程中返回湿度检测控制流程,通过实时获取工作区内湿度 值h并与预定湿度值H进行智能判断,确定是否开启制冷蒸发器进行除湿,确 保工作区内不会发生“凝露”现象。
如果当前湿度值h小于设定湿度值H:则
用于关闭除湿指令的装置,关闭所述制冷蒸发器工作;
用于延时时间S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哈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哈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