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控硅的专用混合智能功率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06956.1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荣;李书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 主分类号: | H02M1/42 | 分类号: | H02M1/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3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控硅 专用 混合 智能 功率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配电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无功补偿等场合的低功耗的专用混合智能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静态无功补偿场合电力电容器的投切开关常用的有普通接触器、带预投电阻的专用接触器、纯可控硅的过零型固态继电器、复合开关等几种方式。动态无功补偿绝大多数采用可控硅控制投切电容器的补偿方式。接触器投切方式因其涌流大、寿命短、噪音大等缺点正在逐步被淘汰;纯可控硅投切的过零型固态继电器方式具有响应快、无涌流、无噪音等优点,但存在价格高、自身功耗大等问题,使用时需要加装很大体积的散热器;复合开关虽然能大幅度降低功耗、有效抑制涌流,但体积偏大、可靠性不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功率芯片和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封装在绝缘塑封体内的智能功率模块,即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向小型化、专用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智能功率模块采用的功率电子器件一般为晶体管,以适应易控制、快速开关的要求,但该模块同样存在功耗较大的缺陷,工作时需要外加较大的散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根据静态无功补偿投切电容等应用场合的谐波大、瞬间涌流大、开关动作不频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功耗低和寿命长的基于可控硅的专用混合智能功率模块。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壳内设电路板,电路板上的可控硅分别通过其隔离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触点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单片机,单片机分别外接触点电压监测电路,故障及运行指示电路、外接投切信号监测电路;外壳的外侧面上固定两个主接线柱且一侧设有投切信号输入接口,投切信号输入接口连接投切信号监测电路;磁保持继电器通过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单片机,可控硅中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的阴阳极与磁保持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并联后与分别与两个主接线柱相连接,构成模块的两个开关主触点。
保护电路为电阻R1和电容C0组成的RC缓冲保护电路;触点电压监测电路由电阻R2、R3、二极管D1和光电耦合器IC3组成;继电器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1、电阻R4、电阻R5和三极管Q2组成;隔离驱动电路由脉冲变压器T1、电阻R7和R8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借鉴IPM的集成技术以提高模块可靠性,将优化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可控硅管芯和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封装成一个整体,模块化的设计提高了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复合开关以及传统智能功率模块的各自缺点,结合了两者优点。
2、本发明可使容性或感性负载过零点通断,使用时具有开关瞬间无涌流、导通期抗电冲击能力大的优点,机械和电子混合触点协调工作,触点功耗低,无需加装散热器,体积较小,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主电路及其驱动、监测电路图;
图中:1.单片机;2.保护监测电路;3.触点电压监测电路;4.故障及运行指示电路;5.投切信号监测电路;6.继电器驱动电路;7.磁保持继电器;8.保护电路;9.隔离驱动电路;10.可控硅;11.投切信号输入接口;12.主接线柱;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主触点的两个主接线柱12固定安装在外壳13的外侧面上,在外壳13的一侧设有投切信号输入接口11。在外壳13内固定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焊接有Atmega8L单片机1、保护监测电路2、触点电压监测电路3、投切信号监测电路5、保护电路8、故障及运行指示电路4、继电器驱动电路6和隔离驱动电路9。
投切信号输入接口11将其输入信号通过导线与投切信号监测电路5连接,投切信号监测电路5、故障及运行指示电路4、触点电压监测电路3、保护监测电路2分别与单片机1的相关引脚连接。保护监测电路2包括欠压监测电路、掉电监测电路和过热监测电路。单片机1监测各路状态,其中,故障及运行指示电路4由电路板焊接发光二极管通过引脚置于电路板顶部,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到。可控硅10分别通过其隔离驱动电路9、保护电路8和触点电压监测电路3连接单片机1,隔离驱动电路9信号通过导线分别与可控硅10的两个门极和阴极连接,保护电路8与可控硅10的两个主电极相连。磁保持继电器7通过继电器驱动电路6连接单片机1,继电器驱动电路6信号通过导线与磁保持继电器7的线圈的外侧两个引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固定采样频率的软件锁相环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能发动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