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6130.5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君;冯开林;曹茂永;张宁波;张艳艳;曹慧;魏帅;马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G01D5/2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光栅 位移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光栅位移 传感器。
背景技术
已有的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一般是将光纤光栅固定于各种梁如悬 臂梁、等强度梁等以及记忆金属等弹性粱上,或将光纤光栅通过探杆、 弹簧或拉线连接,位移量使弹性粱产生弯曲以及探杆或拉线的伸缩来 使光纤光栅受到的应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光栅受力而波长产生相应变 化,再通过测量光纤光栅的波长变化来获得位移量的大小。
这些种类传感器具有精度较高、抗电磁干扰、可以进行分布测量 等优点。缺点在于:安装要求高,量程短(一般小于200mm),体积较 大,很难满足狭小空间安装及大量程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存在的缺点,提出 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精度高、量程大并且量程连续可调的一种光 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外壳和置 于壳内的角位移变换装置以及光栅感应装置,所述角位移变换装置包 括多个齿轮或轮毂以及传动件,所述光栅感应装置包括两个光纤光栅 以及设置两个光纤光栅的弹性粱;
其中,所述角位移变换装置接收外部传递的输入位移量并由多个 齿轮或轮毂以及传动件进行配合以缩减为输出位移量;
该输出位移量使光栅感应装置的弹性粱发生形变,并使两个光纤 光栅也伴随发生形变;
然后检测两个光纤光栅形变而发生的波长漂移并进行计算得到输 入位移量。
上述角位移变换装置包括轮毂1、齿轮2、齿轮3、齿轮4、齿轮5、 轮毂6以及连接杆15和驱动发条12;其中,齿轮2固定不动,齿轮3 和齿轮4同轴并同步转动,齿轮5和轮毂6同轴并同步转动;
同时,轮毂1接收外部传递的输入位移量,并在驱动发条12的辅 助下,使轮毂1发生转动;
轮毂1转动通过连接杆15使齿轮3沿齿轮2转动并带动齿轮4发 生转动;
齿轮4转动带动齿轮5转动并促使轮毂6转动,产生输出位移量。
光纤光栅位移测量方法首先设置两个光纤光栅于弹性梁上,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接收外部传递的输入位移量,进行角位移变换并缩减为输 出位移量;
步骤2:弹性梁在输出位移量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使两个光纤光 栅同步发生形变;
步骤3:通过检测两个光纤光栅的形变所造成的波长漂移,可消除 温度交叉敏感并可计算得到输入位移量。
上述弹性粱为悬臂梁。
上述光纤光栅采用军用胶J133进行粘贴并固化在所述弹性粱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精度高、量程大并且量程 连续克调的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非常适合狭小空间安装及大量 程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 中:
图1是本发明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位移传感器抗干扰性差、安装要求高,量程短(一般小 于200mm),体积较大,很难满足狭小空间安装及大量程需要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接下来具体说明该传感器。
图1示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光纤光栅位移传 感器包括外壳13和置于壳13内的角位移变换装置以及光栅感应装置。
上述角位移变换装置包括多个齿轮或轮毂以及传动件,其中,上 述角位移变换装置包括轮毂1、齿轮2、齿轮3、齿轮4、齿轮5、轮毂 6以及连接杆15和驱动发条12。
其中,齿轮2固定不动,齿轮3和齿轮4同轴并同步转动,齿轮5 和轮毂6同轴并同步转动;同时,轮毂1接收外部传递的输入位移量, 并在驱动发条12的辅助下,使轮毂1发生转动;轮毂1转动通过连接 杆15使齿轮3沿齿轮2转动并带动齿轮4发生转动;齿轮4转动带动 齿轮5转动并促使轮毂6转动,产生输出位移量。
上述光栅感应装置包括光纤光栅8和光纤光栅9以及弹性梁10。
上述两个光纤光栅对称设置在弹性粱的上下表面上。
上述弹性梁10和轮毂5通过牵拉钢丝7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