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6072.6 | 申请日: | 2010-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盐野润二;林宪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 ||
1.一种缝合器,其包括:
插入处置部,其在前端具有利用内视镜来进行组织的缝合的缝合部;
筒状的操作主体,其连接于上述插入处置部的基端;
杆部,其以沿着上述操作主体的轴线的方式被插入到上述操作主体的基端,进行从上述缝合部的前端射出缝合线以及与上述缝合线的至少一端连接的多个端部构件的操作;
推动器前端部,其对应于上述杆部的操作而推压上述端部构件移动;以及
引导机构,其在使上述推动器前端部进行了直线移动后的位置,使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直线移动停止,使得从上述缝合部的前端射出一个上述端部构件,通过使上述杆部在周向上转动规定量,从而使另一个上述端部构件处于能够射出的状态,重复上述直线移动和上述转动来进行引导,使得单个地射出上述多个端部构件的各个端部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上述引导机构包括:
圆筒状构件,其被配置在上述插入处置部的基端侧,借助连结构件而连结于上述缝合部;
卡合构件,其被固定在上述杆部的前端,并且被插入到上述圆筒状构件中;
一条引导槽,该引导槽在上述圆筒状构件和上述卡合构件中的任一方的周向的侧面具有多个纵槽和多个横槽,上述多个纵槽是绕轴线处于不同角度的位置、并在轴线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沿着轴线对上述推动器前端部进行引导,使上述推动器前端部能够进退移动,上述多个横槽是以在周向上将上述多个纵槽的各个端部连接起来的方式延伸而形成的,对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进退移动进行限制;以及
突出部,其被固定在上述圆筒状构件和上述卡合构件的另一方上,用于与上述引导槽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该缝合器还包括:
前端卡合部,其从上述卡合构件的前端外周部向轴向前端侧和径向内方突出;
进退移动部,其具有上述前端卡合部的前端所抵接的抵接部,并且具有上述杆部相对于上述圆筒状构件在周向上进行相对旋转时上述前端卡合构件所卡合的被卡合部,其进退自如地被配置在上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上述插入处置部包括:
操作线,其一端连接于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基端,另一端连接于上述杆部,该操作线的直径比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外径细;
圆筒状的针,其具有在周向外表面形成有通孔的基端部和锐利的前端部,并且,供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前端插入;以及
挠性管,其分别与上述针的基端部和上述引导机构相连接,供上述操作线贯穿,
上述缝合线经由上述通孔而绕挂在上述推动器前端部,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的上述缝合线所绕挂区域的外径是相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在上述管的前端部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前端螺旋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在上述管与上述操作线之间还包括沿着上述操作线的轴线配置的内螺旋鞘,上述内螺旋鞘的基端侧被固定在上述进退移动部,并且,上述内螺旋鞘的前端侧与在上述推动器前端部和比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细的上述操作线之间的连接部产生的与轴线垂直的面抵接,推压上述推动器前端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上述引导机构还具有旋转凸轮机构,该旋转凸轮机构通过上述杆部向前端的推压移动,使上述杆部向周向一方每次旋转规定间隔后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在上述引导槽中设有对上述突出部沿着上述引导槽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凸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0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缩短FACH数据发送时延的方法、RNC及系统
- 下一篇:互连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