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霉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6007.3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0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国;戈早川;熊美玲;李旭航;潘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513 | 分类号: | D06M13/51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防霉 纺织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抗菌防霉纺织品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能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皮脂等排出物,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环 境下,寄居在纺织品上的微生物可大量繁殖,分解人体分泌物,产生氨等带 有异味的物质,或在织物上生成菌斑,以致在穿着或应用过程中,对人体产 生不适或不良影响,使纺织品产生霉变、脆化甚至变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希望纺织品具有抗菌功 能,以满足文明舒适的生活需要。在纺织品中,天然纤维比合成纤维吸湿排 汗性能好且穿着舒适,人们的内衣、袜子、毛巾、床单等贴身衣物绝大部分 采用天然纤维材料,所以天然纤维材料成为抗菌织物的主流产品。抗菌织物 是指在不改变织物本身感官或物理化学性状(如强度、吸水性、手感、色差)的 前提下,运用各种抗菌剂对织物进行抗菌加工,不仅使纤维材料本身能抵抗 微生物分解变质,也能使附着在织物上的微生物丧失活力或不过度繁殖,提 高了纺织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使抗菌织物也进入了家庭消费品行 列。
目前市场上的抗菌制品,基本上是采用三种方法产生:一是先将抗菌剂加 入纺丝材料中制成抗菌纤维,然后制成各种抗菌纺织品。该法抗菌效果持久, 耐洗性好,但是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涉及领域广,对抗菌剂要求高;常用 来生产合成类纤维类产品。二是在织物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剂(常被 称为抗菌整理剂),然后制成各种抗菌纺织品。该法加工处理较为简单,而 耐洗性及抗菌效果持久性较差。三是先将抗菌剂加入到纺丝材料中制成抗菌 纤维,再在织物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整理剂,然后制成各种抗菌纺织 品,这种方法仅在具有高抗菌性能要求的特殊产品中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
天然纤维(包括棉,麻,毛,蚕丝等)材料由于难以通过纤维改性达到抗 菌防臭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天然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工艺仍以后整理为主。 常用的抗菌剂主要有无机、有机、天然和高分子抗菌剂四大类。无机抗菌剂 多为重金属离子抗菌剂,其中又以银离子及其复合物为主。无机抗菌剂属于 溶出型抗菌剂,其抗菌机理是离子缓释抗菌机理,即在使用过程中,抗菌活 性离子缓慢释放,靠金属离子活性破坏细菌细胞膜或与细菌酶蛋白的巯基等 基团结合,破坏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菌作用。这些重金属成分制成的抗菌 剂,有造成纺织品的重金属污染之虞。抗菌纺织品上含有的重金属,多数 属于游离状态,虽然其溶出性并不高,但长期应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由 于它会从纤维表面释放出来并与皮肤接触,通过皮肤毛孔渗入人体而蓄积于 人体的肝、肾、心、脑与骨骼中,当受累脏器中的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时,便会对健康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所以Hg,Ag,Cu等有害重金属 离子对人体有较强的危害作用。还有一些无机抗菌剂,虽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但因不能与纤维形成牢固的结合状态,不耐水洗被逐渐淘汰。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为季铵盐、醇类、卤胺、双胍类等化合物,具有见效快, 杀菌能强的特点,其中又以季铵盐为主。季铵盐化学活性较低,应用时基本上 以游离态存在,毒性较大,刺激性也较强。将其作为抗菌剂应用于纺织品上是 溶出型的,耐热性较差,易迁移,易洗脱,而且易在人体表面逐渐富集,长期 使用易产生病变,产生微生物耐(抗)药性。专利【89104903】公开了一种季 铵盐抗菌剂WS-8810。该抗菌剂具有环氧等活性基团,可与纤维中的羟基、氨 基等活泼氢基团反应,其制备过程复杂,而且制备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甲醛、 苄基氯、苄基胺等有高毒副作用的原料,如果纯化处理不完全,会带来很多毒 副作用。而且整理工艺也相对麻烦,需要在高温进行,难免对纤维本身的性能 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WS-8810为黄色至棕黄色粘稠液体,易使纺织品 变色,而影响纺织品本身的色泽。
天然抗菌剂来自于天然提取物,如壳聚糖等【中国专利200410046060】, 其主要抗菌机理被认为与有机季铵盐类类似,但是效果不如有机抗菌剂,且产 品尚不成熟。高分子抗菌剂是人们根据有机抗菌剂和天然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 机理进行分子设计,将有机抗菌剂和天然高分子抗菌剂的特点结合起来合成的, 主要包括合成的吡啶型主链的高分子、带吡啶侧基的聚烯烃材料和改性PS-聚 苯乙烯己内酰脲(POLY1),目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模板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倒车雷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