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模块及其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847.8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御田村和宏;山田英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模块 及其 制造 工艺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2,384,其内容通过引入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模块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安装在光收发器诸如10Gb/s小型可插拔(XFP)收发器等等中的、用于同轴发射或接收的光学模块被划分成用于通信距离10公里(km)至40公里的电信(电话相关)应用的光学模块和用于通信距离220米(m)至10km的数据通信的光学模块。
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1992)中公开了这种用于同轴发射或接收应用的光学模块。图9是示例说明在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中公开的光学模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如图9所示,在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中公开的光学模块101包括插座102和含透镜的玻璃103。含透镜的玻璃103的一个端表面经光学抛光处理或经模塑处理,由球面透镜103a形成,以及另一端表面103b由平面形成。在插座102的光连接器-插入孔104中固定这种含透镜的玻璃103。光连接器105被插入光连接器-插入孔104中以允许光连接器105的端表面与含透镜的玻璃103的端表面103b配合。例如,以含透镜的玻璃103作为基准,激光器二极管(LD)组件106被固定到与插入光连接器105的一侧相反的、插座102侧的部分。来自LD组件106内的LD片(LD pellet)107的出射光束通过透镜103a被聚焦,并被耦合到光连接器105中的光纤108。
对用于电信应用的光学模块,要求例如同步光网络(SONET)OC-48中等于或高于27dB的光反射损耗。因此,如图9中所示,构造成光连接器105与含透镜的玻璃103配合以产生两个元件的相互直接接触。经采用低熔点玻璃的粘合,在插座102的光连接器-插入孔104中固定含透镜的玻璃103。
现有技术文献包括:
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1992);
日本专利特开No.2004-37,478;
日本专利特开No.H10-260,336(1998);
日本专利特开No.2006-323,132;
日本专利特开No.H11-54,849(1999);以及
U.S.专利No.7,160,039。
为降低用于在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1992)中公开的光学模块101的结构(图9)中的插座102的生产成本,通常要求用树脂构成插座102。然而,如果将含透镜的玻璃103固定到低熔点玻璃的插座102,则插座102不能由树脂构成,因为低熔点玻璃的熔点为约400摄氏度,并且由此要求插座102由金属等制成。
尽管可以考虑由粘合剂而不是低熔点玻璃来固定含透镜的玻璃103的替代方法,但由于粘合剂的注入难度或涂覆难度,在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中描述的结构可能显示出不足的粘结强度。另外,由于透镜103a的表面或通过粘合剂的粘合与光连接器105物理接触的端表面103b上的污染,可能干扰光路长度。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4-37,478中还指出难以将含透镜的玻璃103固定到具有在日本专利特开No.H4-243,179中所述的结构(图9)的光学模块101中的插座102。
如上所述,难以允许将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诸如含透镜的玻璃通过粘合剂容易地粘接到插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模块,包括: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以及插座,其中,该插座包括:光连接器插入部,用于插入光连接器;固定部,用于固定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被固定在该固定部中;以及器件安装部,用于安装用作发光器件或光接收器件的半导体器件;依次同轴排列光连接器插入部、用于固定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的部分和器件安装部,其中,固定部与器件安装部连通,其中,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包括主体和在主体的一端设置的透镜,并且其中,含透镜的光透过构件的主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与固定部的第一内直径基本上相等的第一外直径,以及第二部分具有小于第一外直径的第二外直径,并至少包含主体在器件安装部侧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滤色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