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信号输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133.7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4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允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礼一电子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信号 输出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信号输出设备,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不与机箱发生直接碰撞、只提供通过往返运动产生的稳定振动力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感应信号输出设备是将信号源输入的电信号转变为机械信号,从而输出音响或产生振动力的诸如扩音器、接收机、蜂鸣器、振动体(振荡器)等这样的音响或振动力输出设备。
以前,感应信号输出设备,特别是振动体,在依次通过粘接或焊接而层叠固定在卡箍和卡箍上面的磁铁及上板的外周方向或内周方向以一定间隔(空隙)设置线圈,根据由线圈上输入的交流信号的方向,与空隙中形成磁束反应,使包含磁铁和上板(根据不同功能及设计,还可以包含卡箍或/和重量体)的磁路振动而产生振动力。
这里,将磁铁和上板划分为磁路,将线圈(根据不同功能及设计,还可以包含振动板)划分为振动部。
最近,有人公开了在上述产生振动力的振动装置中,在磁路往返运动而进行振动的两端设置卷簧,从而缓冲由振动产生的冲击的技术(韩国专利注册公报第596060号(申请号10-2004-25954号;携带式通信终端的振动发生装置))。
上述技术如附图1所示,是一种具有通过输入的电信号(电源)产生磁场的线圈和根据磁场变化在线圈内侧进行直线运动的磁铁活塞的携带式通信终端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组成包括:管状线轴110;卡箍120、130;磁铁活塞140;连接板160;机箱170;其中,管状线轴11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只在外表面一侧缠绕了线圈112;卡箍120、130分别设置在线轴110两侧,使在一侧面咬合的弹性体121、131在线轴110两端内侧相对;磁铁活塞140引入到线轴110内侧,能够在卡箍120、130的弹性体121、131之间进行振动;连接板160只设置在卡箍120、130外面的一侧;机箱170从外部包住上述各组成部件而包装化,在一侧表面上具有能够与线圈112的末端进行焊接的连接端子161,以及通过导线与连接端子161连接、并与从外部输入信号的端子焊接的接线端162。
上述技术,只要在线圈112上输入电信号(交流),具有N极和S极的磁铁活塞140就会根据线圈112产生的磁力线的变化,受到斥力或吸引力作用,在线轴110内部沿轴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由此磁铁活塞140就会与两卡箍120、130碰撞而产生振动,或由于磁铁活塞140自身振动的作用/反作用而产生振动力。
但是,上述现有的产生振动力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虽然弹性体121、131能够对与磁路相当的磁铁活塞140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但在碰撞时,会产生“当”、“当”的响声,成为噪声。
另外,现有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中,也有很多介绍了利用板簧对磁路进行弹性支撑的结构。
例如,韩国专利注册公报第5395176号(申请日:2001.10.22;音响及振动发生扩音器),这项发明在磁路上下分别设置了吊簧。
但是,上述现有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当振动力超出吊簧支撑力范围时,即,振动力达到最大时,会因为与机箱碰撞而产生碰撞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与机箱发生直接碰撞、只通过往返运动产生稳定振动力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信号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受板簧支撑且与流过交流信号的线圈相互作用而振动的磁铁和上板的磁路,在所述磁路的振动方向两端固定一对板簧进行弹性支撑,所述一对板簧相互对称设置,当其中一个收缩时,另一个拉伸,其中一个拉伸时,另一个则收缩,在振动传播方向的板簧收缩力达到最大值之前,就会受到另一侧板簧的更强的收缩阻力作用。
本发明不会与机箱发生直接碰撞,只提供通过往返运动产生的稳定的振动力,能够避免与机箱碰撞和干扰而产生的噪声及性能突变等特性变化。
另外,通过增大重量体的体积,能够提高低音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振动设备的组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成的分解斜视图1;
图3是更具体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成的分解斜视图2;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中振动部件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成的剖视图;
图6是分别表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感应信号输出设备 11:线圈
12:线轴 13:磁铁
13a:上板 14:重量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礼一电子,未经株式会社礼一电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组合式移动终端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