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04806.7 | 申请日: | 2010-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春;郝俊文;董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成春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00;A61P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3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咽炎 利咽袋泡剂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
(二)背景技术
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种。急性咽炎主要因为病毒、病菌感染,或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咽粘膜、粘膜下组织、淋巴组织的急性充血肿胀,疼痛等炎性反应。慢性咽炎是因为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引起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淋巴组织弥漫性炎症。症状为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动作,吐白色痰液。目前,市售治疗咽炎的药剂颇多,有丸剂,片剂,还有液态的喷雾剂。制作方法多较复杂,其制备的药物有的有副作用,有的药物长期使用后,各种病毒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疗效不够理想,治愈率不高。有些中成药也存在治标不治本,只治急性、不治慢性等不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好、不复发、价格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金银花3-5份,麦冬2-4份,玄参2-4份,生地2-4份,牡丹皮2-4份,青果1-3份,贝母1-2份,胖大海1-2份,桔梗1-2份,甘草1-3份。
本发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优选方案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金银花4份,麦冬3份,玄参3份,生地3份,牡丹皮3份,青果2份,贝母1份,胖大海1份,桔梗1份,甘草2份。
以常规袋泡剂制备方法制备,每袋1.6克。
用法用量:每次1~2袋,每日3次。
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临床观察:
一般资料:
本发明对12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14至72岁,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咽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吐白色痰液等。
(1)治疗方法:
每次1~2袋,每日3次。
(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咽部不适、干咳、恶心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显效:咽部不适、干咳、恶心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
有效:咽部不适、干咳、恶心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12例,占93%;显效5例,占4%;有效3例,占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利咽开音、生津除烦、消积化滞。本发明制作简单,患者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而且造价低,不含激素和化学物质,便于推广应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优选方案为: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4克,麦冬3克,玄参3克,生地3克,牡丹皮3克,青果2克,贝母1克,胖大海1克,桔梗1克,甘草2克。
以常规袋泡剂制备方法制备,每袋1.6克。
用法用量:每次1~2袋,每日3次。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3克,麦冬2克,玄参2克,生地2克,牡丹皮2克,青果1克,贝母1克,胖大海1克,桔梗1克,甘草1克。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咽炎的利咽袋泡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5克,麦冬4克,玄参4克,生地4克,牡丹皮4克,青果3克,贝母2克,胖大海2克,桔梗2克,甘草3克。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成春,未经孙成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