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和步进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4795.2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占龙;魏先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H02K15/04;H02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312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线圈 及其 制造 方法 步进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磁线圈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和步进电机。
背景技术
电磁线圈是电机、马达等设备中的必要部件。电磁线圈的基本功能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设置在两个线圈骨架之间的电磁极板,定子外壳扣设在绕设有漆包线的线圈骨架外侧。上述电磁线圈的功能组件需要进行封装固定之后才能成为普遍使用的电磁线圈。现有技术主要提供有两种电磁线圈的封装形式。
第一种封装形式是整体式外壳结构,可参见文献号为特开2006-333664的日本专利申请。整体式外壳结构将定子外壳、电磁极板、漆包线和线圈骨架等零部件组成的功能组件全部放入外壳中。外壳通过与定子外壳顶部的椭圆形定位件定位,并通过与定子外壳的顶部过盈配合来进行固定。
整体式外壳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需要依靠定位件和过盈配合进行定位,所以导致外壳和定子外壳等内部功能组件上的定位结构复杂,一般需制备成迷宫结构;另外,依靠过盈配合进行定位,导致连接不牢固,外壳与功能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
第二种封装形式为外包注塑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外包注塑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包括定子外壳4、电磁极板3、漆包线2和线圈骨架1等功能组件,插针7通过电缆部件13引出来连接外部电源,一般是对称设置的上下两个功能组件。通过塑料注塑将功能组件全部包封在包封层5的内部,再通过罩壳6与包封层5相焊接来保护线圈。
外包注塑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需要配合罩壳的焊接处形状、电缆部件安装位置形状以及进行电磁线圈封装后的外部形状、注塑材料填充两对称定子外壳内部的间隙空间,所以注塑时所需模具的结构较复杂,注塑工艺复杂;另外由于包封层材料和定子外壳材料不同所以受热、受冷膨胀系数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包封层开裂现象,所以对注塑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没有提供一种工艺结构简单且封装效果良好的电磁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和步进电机,以简化电磁线圈的工艺结构,且实现良好的封装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包括成对设置的线圈骨架、漆包线、电磁极板和定子外壳,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漆包线连接的用于连接电缆部件的插针,其中,还包括:
注塑体,注塑固定在所述定子外壳和电磁极板的爪极之间,且延伸出定子外壳的两端,在所述注塑体的上端面外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
外壳,套设在所述注塑体和插针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内侧壁面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和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并固定相连;
填充体,填注在所述注塑体和外壳之间以及定子外壳内部的空隙中,由流动性材料固化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制造方法,包括:
在线圈骨架上绕设漆包线,并装配电磁极板,在线圈骨架外侧扣设定子外壳,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电缆部件的插针;
采用注塑工艺在成对的定子外壳和电磁极板的爪极之间注塑树脂材料,形成注塑体,所述注塑材料延伸出所述定子外壳的两端,在所述注塑体的上端面外侧形成第一连接部;
通过注塑工艺注塑成型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内侧壁面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和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
将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注塑体和插针外侧;
采用粘合或超声波塑料焊接工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而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注塑体;
在所述外壳和注塑体之间填充流动性材料,并固化形成填充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步进电机,包括阀体部分,其中还包括本发明的电磁线圈形成的线圈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线圈,实现了外包封结构。注塑体采用树脂注塑的方式将定子外壳、电磁极板、线圈骨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固定该结构实现的工艺较为简便,所需模具的结构简单,外壳的密封性更加可靠,提高了电磁线圈电气性能和绝缘性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外包注塑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线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注塑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外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注塑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外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