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线型电子零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4739.9 | 申请日: | 2010-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隆博;森长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长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型 电子零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导线卷绕在磁芯上且导线的卷绕方向垂直于安装基板而装配起来的纵向卷绕的卷线型电子零件。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各种电子机器的电感器、变压器、扼流圈等把导线缠绕在磁芯上并在导线上通电而产生磁通的卷线型电子零件已有各种各样的方案。
例如,专利文献1的纵向卷绕型的电感元件就把法兰设置在垂直于安装基板而配置的磁芯的上端和下端,切去面对安装基板的法兰的底面及其侧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缺口部。把导电涂料涂在缺口部内而形成连接缠绕在磁芯上的导线的末端部的电极。另外,用焊锡等将该缺口部电气连接在安装基板的预定位置上,把电感元件装配在安装基板上。
专利文献2的扼流圈是先在卷绕导线的磁芯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法兰,再在面对安装基板的法兰的安装面的左右侧设置横断面呈矩形的沟槽而纵贯法兰的宽度方向两端。然后通过网印等手段把电极形成在沟槽的底面、壁面、沟槽更外侧的法兰的安装面、邻接法兰的安装面而垂直于法兰的安装面的法兰外周面上。进而将缠绕在磁芯上的导线的末端部引入到沟槽内,通过压接、熔接、焊接等手段将其电气连接在沟槽的电极上。
【专利文献1】实开昭58-5320号公报(第4页第2行~第10行、图7等)
【专利文献2】特开平7-245227号公报(第0007段、图1等)
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未形成专门用来引入缠绕在磁芯上的导线的末端部的槽或孔等,所以把导线的末端部直接从法兰的外周面折回到缺口部的电极上。因此,由用来电气连接形成在缺口部的电极与安装基板的由焊料等形成的片电极附着在从法兰的外周面折回到缺口部的电极的导线上,这就很难把片电极形成为预定的位置或大小。因此,不能高精度地把电感元件装配在安装基板上,有可能损害安装稳定性。
在将片状线圈安装到安装基板之前用装配摄影机等进行识别的情况下,虽然基本上是识别电极部的金属的反射,但是,不仅把电极的外观而且将从法兰的外周部直接折回到缺口部的电极上的导线的末端部也都拍出来,所以很难从电极的外观明确地识别片状线圈。
按照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由于通过网印等手段把电极形成在比沟槽更靠外侧的法兰的安装面或邻接法兰的安装面的法兰外周面上,所以在用装配摄影机等识别电极时不能很鲜明地识别电极的外观,不容易明确地识别电极的形状和位置。
另外,按照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为了使缺口部或沟槽的横断面呈矩形,就要使这些壁面基本上垂直于底面。因此,在采用焊料浸渍法在沟槽等内形成焊料电极的情况下,热熔融的焊料难以涂覆在沟槽等的壁面上以及由壁面和底面形成的角落里。因此,要把引入到沟槽等内的导线的末端部或法兰深深地、长时间地浸渍在焊料槽内,有可能会对法兰或导线的末端部长时间加热。即使在用溅散法等把基底电极形成在外部电极部上的情况下,也很难按照与把基底电极形成在底面上同样的条件把基底电极形成在垂直的壁面上,必须变更溅散法等的条件,同时用涂银等方法另外在壁面上形成电极,这就十分烦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向卷绕的卷线型电子零件,其安装稳定性好,能够明确识别电极的外观,而且容易涂覆用来形成电极的焊料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卷线型电子零件的,其外部电极部设置有沟槽、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以及缺口部;所述沟槽形成在下法兰的底面上,用来引入导线的末端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形成为凹状,挟住所述下法兰的底面的所述沟槽,分别形成在比所述沟槽更靠所述下法兰的底面中央侧和与其相对的更靠外侧的位置上;所述缺口部从所述下法兰的底面的所述第二凹部的一部分开始一直延伸到所述下法兰的外周面;所述沟槽、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缺口部整个连起来形成一个外部电极部。
本发明的卷线型电子零件中,所述沟槽、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缺口部的壁面,相对于所述沟槽、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缺口部的底面成钝角倾斜。
所述卷线型电子零件,由于外部电极部设置的沟槽、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缺口部从下法兰的底面漥陷下去而形成,所以鲜明地形成最终填充在漥坑内的电极材料与下法兰的底面的边界形状(直线形)。因此,在安装前用装配摄影机识别外部电极部时,就能够明确地识别出外部电极部的外观形状或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