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4280.2 | 申请日: | 2010-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浜崎一也;渡边征正;岩下裕子;丸尾敬司;山本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5/10 | 分类号: | G03G5/10;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琦;王珍仙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感光 图像 形成 装置 | ||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圆筒状的基体和配置在所述基体周围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轴线方向截面中表示所述感光层的表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与连接所述感光层的两方的端部的第一直线相比,向所述轴线侧凹陷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附近的所述轮廓线的斜率比所述凹部附近的所述轮廓线的斜率平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端部和所述凹部之间的中点与所述端部的第二直线的斜率,比连接所述中点与所述凹部的第三直线的斜率平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线全部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述端部的外径A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述凹部的外径B满足下述关系式(1),
2(μm)<A-B<50(μm) (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述端部和所述凹部之间的中点处的外径C与所述外径B满足下述关系式(2),
2(μm)<C-B<40(μm) (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A在20~40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在所述端部的外径a与所述基体在所述凹部的外径b满足下述关系式(3),
2(μm)<a-b<50(μm) (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通过切削得到。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显影部件,所述显影部件用显影剂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和
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将利用所述显影部件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规定的记录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美达株式会社,未经京瓷美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2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下一篇:投影显示设备和光源冷却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