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03789.5 | 申请日: | 2010-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余洪勇;张广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洪业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49/403 | 分类号: | C07C49/403;C07C45/5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45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己酮 生产 氧化 分解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
背景技术
环己烷氧化法生产环己酮,由最初的环己烷钴盐催化氧化,高温均相分解发展到后来的无催化氧化、低温非均相分解,使环己酮收率提高约5%,但是后者在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环己基过氧化氢的含量较高,因此提高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成环己酮、环己醇的转化率和收率,从而降低苯耗、碱耗就成了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段分解工艺,即增加一套新的分解流程,与原分解流程串联,新增流程为一段分解流程,原分解流程不变,氧化液顺流进入一段分解,然后去二段分解,新碱液则由二段进入,逆流返至一段分解,由一段排废碱,从而形成氧化液顺流,新碱液逆流的新工艺。
目前现有一套一段分解流程生产装置。
利用现有的公用工程设施,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设施齐全可充分利用。本发明的效果是:该发明技术打破常规,现运用大流量的循环碱,以提高分解收率,降低苯耗、碱耗属国内首创,国内外常用的做法是油相大于水相,此工艺采用的是水相大于油相。
通过本发明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以规模6万吨/年环己酮装置为例,环己酮的分解收率由由原工艺的80%提高到90%,吨酮耗苯由1080kg下降到980kg,吨酮耗碱由500kg降至350kg。每年按6万吨产量计算,可带来近4000万元/年的经济效益。本工艺实施后年少产废碱液13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环己酮生产中氧化液分解新工艺简易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冷却至60℃左右的氧化液减压后进入静态混合器1,与来自循环碱泵2送来的循环碱以及由催化剂泵3送来的醋酸钴催化剂,在静态混合器1中混合后一起进入分解塔4,分解塔4内装有8m高的散堆填料,氧化液油相与碱水相在有催化剂醋酸钴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进入旋液分离器5,经分离后,油相从5顶部去分解釜6,这部分油相中夹带碱水相12.5%-14%左右,在分解釜6中与新碱混合,降低其碱度至1.0-1.5mol/g,在二段分解系统内继续继续使未分解完的过氧化物分解完全。
经旋液分离器5分离后的碱水相由底部排入废碱液分离器7,废碱液分离器7在正常状况下是全充满的碱水相(仅夹带3%的有效),其出路有两部分:一路由碱液循环泵2抽出并与来自二段分解的第一废碱液分离器8的循环碱一起进入废碱液冷却器9,经废碱液冷却器9冷却降温后与来自11(E-204)的氧化液及催化剂10一起进入静态混合器1,至此,碱水相在新增流程中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循环。而废碱液分离器7的另一出路是废碱液的排放路线,其排放是受8(V-203)界位控制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洪业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洪业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环氧树脂固化剂
- 下一篇:坐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