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02800.6 | 申请日: | 2010-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吴增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88/02;H04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选择 方法 移动 终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近场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工作模式选择方法及移动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NFC技术是脱胎于无线设备间的一种非接触式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及互联技术,为消费性电子产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通信方式。
NFC技术在单一芯片上结合了阅读器(即感应式读卡器)、卡模拟(即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在数厘米(通常是15厘米以内)距离之间于13.56MHz频率范围内运作,任意两个NFC设备(如手机、蓝牙设备、WiFi设备)接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可以满足任何两个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内容访问、服务交换。
NFC设备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随着NFC设备,特别是NFC在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用户需要经常切换NFC手机的不同应用模式。如,有时候使用NFC手机的卡模拟功能作为公交卡、银行卡、商家打折卡等使用,有时候将NFC手机作为阅读器使用,用来读取外部海报信息,还有可能用于点对点数据通信。
由于需要手动在NFC设备的各种应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给用户使用NFC设备带来了操作上的繁琐,使用起来灵活性差,而且也使得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用以实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工作状态自动选择NFC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移动终端NFC工作模式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移动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与近场通信NFC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选择与监测到的工作状态对应的NFC工作模式;以及
将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为选择出的NFC工作模式。
一种移动终端NFC工作模式选择系统,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并存储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与NFC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信息;
状态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移动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
模式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置单元存储的所述对应关系,选择与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工作状态对应的NFC工作模式。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NFC工作模式选择系统,以及模式切换单元;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NFC工作模式选择系统所选择的NFC工作模式,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相应的NFC工作模式。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与近场通信NFC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监测移动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从而根据监测到的工作状态选择对应的NFC工作模式,并在选择出与监测到的工作状态对应的NFC工作模式后,将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为选择出的NFC工作模式,实现了根据移动终端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和切换NFC工作模式,避免了用户手动选择NFC工作模式所带来的操作繁琐和不灵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FC工作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FC工作模式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101中,预定义各种NFC工作模式与移动终端状态的对应关系,并将定义的对应关系存储到移动终端中。通常情况下,不同NFC工作模式下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定义出各种NFC工作模式与移动终端工作状态的对应关系。
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电池电量大小、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否连接PC、移动终端天线是否感应到电磁场以及电磁场(即NFC场)的强弱等。本发明实施例所定义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