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2222.6 | 申请日: | 2010-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平;张兴志;杜福祥;马卫华;谷青峰;武雄飞;潘毅;赵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7/06 | 分类号: | E04G17/06;E04G1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2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拉杆 模板 加固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及一种房屋建筑施工使用的模板加固体系,特别涉及一种用 于混凝土施工时的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模板加固一般采用钢制对拉螺杆,在须加固部位预埋 PVC管,然后穿过对拉螺杆,两端蝴蝶卡加固,这样,拆模后,取出对拉螺杆, 混凝土上将留有PVC管孔洞。或不埋设PVC管,直接用对拉螺杆加固,两端加 以蝴蝶卡,这样,拆模后,采用切割的方式将外露的对拉螺杆切掉。这两种方 式均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瑕疵,对于清水混凝土施工,将无法满足美感要求。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加固一般采用预埋PVC管,两端加以堵头。这 样拆模后,混凝土成孔效果良好,可达到美观要求。但也会在混凝土墙面上留 下孔眼,影响外观,同时对外墙保温隔热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与清水混凝土颜色相近的高强玻璃纤 维杆代替普通对拉螺杆的模板加固系统及使用方法,它既能满足模板加固牢固 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清水混凝土良好的美感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包括对拉杆和 该对拉杆两端的夹紧和张紧装置,所述的对拉杆为高强度玻璃纤维杆;所述的 夹紧和张紧装置为两套对称安装在该对拉杆的两端;
所述的夹紧和张紧装置包括顶紧螺帽、外筒、夹片和加固螺帽;所述的顶 紧螺帽内孔径略大于所述的对拉杆的直径,套装在对拉杆上;外筒的内部通孔 略大于对拉杆直径,所述的外筒的一端设有外丝与所述的顶紧螺帽配合,另一 端设有内丝与所述的加固螺帽配合,外筒的内部为锥台形通孔,所述的夹片至 少为两片,组合成空心的锥台形安装在外筒的孔内,所述的加固螺帽内部为直 径大于对拉杆直径的通孔,其设有外丝的一端大小与夹片匹配。
夹片为2-4片,相互之间有间隙。
一种上述的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
①在模板的合适位置开对拉孔,并穿入高强度玻璃纤维对拉杆,在外露对 拉杆两头穿入顶紧螺帽,并调整位置,使顶紧螺帽紧贴模板背楞体系;
②在外露对拉杆两头穿入外筒并与顶紧螺帽拧紧;
③在外筒中放入夹片,调整位置,使夹片深入外筒;
④在外露对拉杆两头穿入加固螺帽,采用扳手将加固螺帽拧紧;
⑤按照步骤①--④安装高强度玻璃纤维对拉杆另一头的顶紧螺帽、外筒、夹 片、加固螺帽;
⑥分别将两个夹具的顶紧螺帽往模板方向拧,使之与模板背楞体系无缝隙。
所述的④中的采用扳手将加固螺帽拧紧,拧紧力矩需达到60k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模板加固方案。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进行模板的加固,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加固对施工的影 响,与PVC管相比,施工后不用封堵管口;与直接采用钢筋相比,外观要改善 不少,由于本发明中的玻璃纤维对拉杆的颜色与混凝土颜色接近,另外该玻璃 纤维对拉杆在施工后不会在表面产生锈迹;采用本发明专利进行模板加固,拆 模后不会在混凝土外墙柱留下孔洞,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温隔热,使建筑物更加 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该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紧螺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固螺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步骤①施工示意图
图7为步骤②施工示意图
图8为步骤③施工示意图
图9为步骤④施工示意图
图10为步骤⑤施工示意图
图11为步骤⑥施工示意图
图12为加固后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2,图中1.对拉杆、2.顶紧螺帽、3.外筒、4.夹片、5.加固 螺帽、6.模板体系、7.新浇筑混凝土。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图中一种玻璃纤维对拉杆模板加固系统,包括对 拉杆和该对拉杆两端的夹紧和张紧装置,所述的对拉杆为高强度玻璃纤维杆; 所述的夹紧和张紧装置为两套对称安装在该对拉杆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缓冲电控换向单双井抽油机
- 下一篇:竹玻胎沥青瓦及成型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