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转化汽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1732.1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千;李国智;张立新;雷世远;刘昱;田耕;乔立功;夏金法;马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J8/34;C10G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转化 汽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催化转化反应领域,涉及催化转化 装置所用的一种催化转化汽提器。
背景技术
在流化催化裂化(FCC)沉降器内,由于催化剂是多孔性物质,催化剂颗粒之 间和颗粒的微孔内部充满着油气;这部分油气约占产品总量的2w%~4w%(w%表示 重量百分数),若不除去相当于增加了2w%~4w%的焦炭,减少了轻质油收率。 Exxon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从催化剂上汽提出全部可汽提的油气,焦炭量 将减少20w%~40w%;由于汽提不完全而使焦炭产率升高,将增加再生器的烧焦 负荷;特别是对于重油催化裂化,再生器的烧焦能力可能成为限制装置处理能 力的控制因素。
汽提器内的汽提是一个典型的汽固逆流接触过程,在逆流流动过程中实现 油气的置换和脱附。因此,汽提蒸汽和催化剂之间的接触状况直接影响着汽提 器的效率,而汽提蒸汽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主要取决于汽提器的结构形式。国 内外使用的汽提器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即人字形挡板、盘环挡板和格栅填料 式三种。目前国内大多数FCC装置汽提蒸汽用量在23~50千克/吨原料(或3~6千 克/吨催化剂),汽提后待生催化剂上焦炭中的氢含量多数在8v%左右(v%表示体 积百分数),有的甚至高达10v%以上。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新设计的催 化裂化装置中,汽提段的高度有加长的趋势;其目的是为了延长汽固接触时间, 改善汽提效果。
对用于FCC工艺的催化剂汽提器而言,国外专利主要集中于UOP、Mobil两家 公司。UOP汽提器的特点是在内外环挡板的裙板上开有许多小孔或短管,用以加 强汽固交换。美国专利US5,549,814提出了多层格栅结构,每层格栅象车辐条 一样布置,每根辐条上开有窗口,以便于汽固交换。Mobil的汽提器挡板形式与 UOP基本雷同,但内外环挡板上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US5,910,240在内外环 挡板上附加了许多三角形旋转板(叶片),对向下流动的催化剂有旋转导流作用, 以改善汽固接触。上述专利除应用在沉降器下部的常规汽提段外,还应用于沉 降器闭路旋风系统中,如UOP的外提升管涡流沉降器汽提器和涡流分离系统、 Mobil的粗旋风分离器内。它们共同的缺点是:汽提器的有效空间利用率较低, 在55%~85%之间,各层挡板下方催化剂的填充率小于30%,催化剂在流动时易出 现沟流,因此汽提器的汽提效率尚不够理想。
国内FCC汽提器专利,参见中国专利CN2370950Y、CN2463042Y、CN1136295C、 CN2736056Y、CN1191111C等。所述汽提器在有效空间利用率和挡板下方催化剂 的填充率方面有重大改进,但汽提器的汽提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现有的挡板式汽提器中,催化剂在流动时易出现沟流,在内环挡板和外 环挡板之间的间隙易形成大气泡,造成汽提气体分布不均,影响汽固接触效率。 格栅填料式汽提器易形成催化剂流动死区,减少了汽固接触机会。这都会影响 到汽提效率。
对于其它的在FCC工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催化转化工艺,例如HCC(重油直接 裂解制烯烃工艺)、DCC(多产低分子烯烃的催化裂解工艺)等,其沉降器汽提段 的油气汽提过程基本上与FCC工艺相同。该类工艺因产品分离的要求,需要对再 生催化剂夹带的气体杂质(烟气)进行脱除。例如HCC工艺,其产品乙烯、丙烯的 纯度要求很高,气体分离非常重要,因此在再生催化剂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前需 设置烟气汽提器,以减少进入到提升管反应器的再生催化剂夹带的烟气量,从 而降低烯烃产品中的杂质(例如N2、CO2、CO、SOx、NOx等)的含量。采用上述现 有的各种汽提器,同样存在汽提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转化汽提器,以解决现有催化转化汽提器所 存在的汽提效率不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